烏尤寺
凌云山對岸的烏尤山,四面環水,孤峰卓立,枝葉茂盛,翠竹陰深。山上的烏尤寺,建于唐代中葉,正殿是大雄殿,結構嚴謹,燦爛輝煌。佛殿側是羅漢堂,500余尊泥塑彩飾佛像,神采各異,十分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爾雅臺在烏尤山西面的懸崖絕壁處,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爾雅》是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宋代文 學家蘇轍在《初發嘉州》詩中寫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區區辨魚蟲,爾雅細分縷。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不魚 ,頂有遺墨處。說郭舍人長年勤奮寫作,洗硯的殘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魚頭。這樣一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郭舍人的敬仰心情。
爾雅臺原址在現在的曠恰亭處,1921年重建時遷至現址。爾雅臺原為三層,整體相連,曲折有趣。解放后維修時拆去第二層,保留了頂層和底層。頂層后又改名為聽濤軒,爾雅臺僅余一層。
爾雅臺臨崖而立,視野開闊,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絢麗 。臺內正中壁上榜書“漢犍為舍人注爾雅處,下面嵌著趙熙《爾雅臺記》碑文。爾雅臺名聞遐爾,是烏尤山著名古跡之一、歷代名人留下了不少關于它的詩文。1939年,郭沫若登臨爾雅臺,作《登爾雅臺懷人》七律一首,懷念戰斗在抗日前線的朱德同志,盼望抗戰勝利。
關鍵字: 烏尤寺 懸崖絕壁 文學家 羅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