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湖側記
再次游紅楓湖,已是兩年以后的教師節了。每次走進她,都受到了景區單位的熱情接待。因為同行的盛情,上一次的走馬觀花就顯得格外的歉意了。紅楓湖東距省府貴陽29公里,橫跨清鎮、平壩兩縣,面積為57.2平方公里,是貴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之一。整個湖泊處于高原丘陵槽谷地帶,1958年因電站的建成而形成。據說因湖內的一處桃花園上有大片楓樹,秋天一片紅霞似火而得名。乘著游船隨意游走。只見周圍是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小島,之外就是寬窄差距相當明顯的湖面,據島大小而定依山傍水建有各縣民族特色的侗寨、苗寨、仡佬寨和布依村寨。在偶爾成群的白鶴拍翅爭鳴聲中,在層層漣漪的追波逐流下,在掩映于遠處青翠樹木里的紅墻碧瓦的誘惑里,在湖心草坪馬、牛、羊和諧安祥的氛圍中,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侗寨。風雨橋與鐘鼓樓是侗寨的標志,繞過琳瑯滿目、花花綠綠的商品店,獨自來到風雨橋上,廊壁兩側的歷史人物故事以及山水花鳥圖案流露出侗家人的生活韻味。穿過風雨橋、繞上山頂,一幢塔型建筑物——鐘鼓樓巍峨壯麗的傲然屹立在眼前,原老省長徐健中題詞的“聞鼓而思”四個大字掛在正門前。“聞鼓而思”思什么呢?我想,大概是不同的游客來此,根據不同的心情、身份,而各有所思吧!鐘鼓聲往往能讓人聯想到與佛教有關的東西。那悠遠的鐘聲把快樂的人理解為歡快而鳴,罪犯理解為警鐘長鳴,悲傷的人把心事遠遠的敲開,有情人把思念長長的傳播……侗族以單數為吉祥數,這里的鼓樓共有十一層,從左邊小心翼翼地繞上去,第七層樓上有一大牛皮鼓懸掛在上,這鼓叫做“款鼓”,“款”是侗族歷史上的一種社會組織,遇事由款首在鼓擊款鼓召集村民而決定。當地喜慶佳節都以鼓樓為娛樂中心,因為侗族歷來同姓聚居。所以,一寨一姓就建一座鼓樓,而一寨多姓就建多座,因此鼓樓又是族姓的形象標志。來此的客人多數喜歡敲九下,據說是長長久久保平安的意思。離開侗寨,歷經“鼓聲”的沖撞與敲醒,站在甲板上。秋的陽光是那么的柔和,輕微的風吹拂著臉頰,峰島疊翠,山水連繞的島群再一次進入眼簾。湖、島、山洞巧妙的結合,構成一幅絢麗的畫卷。島外有島、湖外有湖,青山碧水,綠樹相互交融、環抱,讓人心曠神怡。夜晚,景區賓館外的操場上,每周末就有“土風狂歡晚會”舉行,它薈萃了苗、侗、布依風情節日的精華。有多聲部合聲,曾轟動巴黎的侗族大歌,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苗族反排木鼓舞,踩橋蘆笙舞等等。少數民族同胞的藝術濃縮在這狂歡之夜,讓你好好盡情品嘗一遍少數民族節目精華的拼盤!紅楓湖,集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化及秀麗壯觀的自然景觀為一體,同樣也令考古專家流連忘返,相信每一個到貴陽的人,如果錯過紅楓湖的歷游將是一種遺憾!
關鍵字: 娛樂中心 小心翼翼 少數民族 建筑物 有情人 鐘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