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歌節
“六月六”相傳為“龍王”曬龍袍日,當天富裕人家把好衣物拿到屋外曬。一般人家都要做糯米飯或糯米粑吃。老年人飲酒講故事,年輕人到山坡草地對唱山歌。平塘縣塘邊鎮清水村過“六月六”很隆重,稱“六月六”為“補過端午節”。
據說當地楊姓祖先楊昌豪于明洪武某年端午前夕奉命串師出征,官兵要求過了端午再出發。楊說:“軍令如山,不能有違,有心過端午,六月也不遲”。后來隊伍凱旋,已是六月初,楊就下令六月六補過端午。此后,清水一帶過六月六便具有雙重意義。這一天家家戶戶煮粽子、做糯飯,打糍粑,做好飯菜,祭供祖先,年輕人則自找地點對歌。
1949年后節日活動已逐漸改變為以青年男女為主的對歌、找對象、觀看電影等大規模的聯誼活動,祭供儀式從簡。每到六月六前兩天,羅甸、惠水、長順及廣西南丹、天峨等鄰縣的男女青年也陸續到達,與清水群眾共過節日。這一天,清水附近村寨幾乎家家客滿,有的人家接待一二十人,接待多的可達五六十人。外鄉一些中老年人也前來探親訪友,觀看熱鬧。六月六這一天,公路上,田硬邊,山坡上,到處人聲鼎沸,歌聲此伏彼起,白天黑夜十分熱鬧。“六月六”歌節要持續兩三天。人數多時可達兩三萬人。其他各地活動規模較小,有的數百人,有的上千人,多為男女青年參加,以對歌找對象為活動的主要內容。
關鍵字: 平塘縣 年輕人 糯米 老年人 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