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夏王陵游
從沙湖到西夏王陵途經鎮北堡西部影城,鎮北堡這個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寫法和讀法都彰示著地域特色,這一處景點門前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我們過門未入一路駛向西夏王陵。避過對外開放的三號陵,相隔不過數公里的一、二號陵園安靜的佇立在天邊。從公路走近陵園的那段路看起來很近,走起來卻很遠。四個多月沒被雨水滋潤的土地,一腳踩下去塵土飛揚。
770多年前,黨項人在這里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并用189年的時間書寫了一個王朝的故事。三號陵屬于李元昊,第一次在歷史書上看到這個名字時就記住了,說不清為什么,同西夏、樓蘭一樣,總有一些名字是特別到不允許人隨便遺忘的。因為是李元昊的,因為被開發過,他的陵園現在也和秦始皇陵、明孝陵、乾陵一樣成為游客必需去簽到的地方。
而不遠處的一、二號陵園,據傳是李元昊父親和祖父的陵園。走向它們的途中意外的寂靜,沒有車,沒有游人,只看得到與泥土同色的四腳蛇在干草間窸窸窣窣穿行。它們,從地平線上個小土包慢慢放大成巨形蘑菇云,這個過程也意外的很長,長到把我們心里的敬畏都拉了出來,面對蒼茫暮色,出現在你面前的建筑和你之間的距離既是千年,又是零。這么遠,那么近,是我們通常面對停留在這世界上歷史的遺物的真實感受。
西北和江南的不同也體在它們身上。陵墓主體布滿大大小小的窟窿,那是木架結構風化后的結果,被時間和風沙一點點侵蝕的痕跡一天天在加重。江南的古跡細致而溫潤,歷史,仿佛伸出手指就能觸摸得到,而王陵不一樣,它孤零零的站立在天幕下,所有記憶好象都消彌在未停過的風中,我們可以想象公元1028年,年輕的李元昊攻打回鶻的場景,但怎樣也還原不了冷兵器時代的浪漫和血腥。
都說拍西夏王陵,最合適的時候是趁著落日余暉,銅黃色日光斜斜的灑在王陵上,那樣才能襯出王陵的雄渾和神秘。我們去的時候沒有太陽只有濃重的云團,光線平淡的令人失望,好在王陵本身提供了如此豐富的想象空間,讓它的任何一個角度都魅力無窮。
也許,再經過若干年,它們會徹底瓦解在時光里,在此之前,無論是以什么樣的形態存在,它們都會象真正參透世事的高人一樣,坐看云起笑看花落吧。
關鍵字: 四腳蛇 地平線 明孝陵 鎮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