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八珍之一——發菜
發菜,諧音“發財”,植物分類學中屬蘭藻門,產于同心、中寧、海原一帶荒漠、半荒漠地區,深秋早春時節采收。每逢春夏雨后,這種藻類植物就應運而生。寧夏發菜絲體細長,色澤黑亮、質量純凈。
發菜始見載于清代李漁(1611-約1679年)《閑情偶記》,“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生之頭發菜是也浸以滾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絲、鹿角菜。”據傳,唐宋時期,發菜已是出口物資;又一傳說,漢代蘇武牧羊北海濱時,以發菜充饑,此說如有據,則漢代即已食用。從漢代起,權貴們就常把發菜作為貢品奉獻給皇帝食用。據說慈禧太后的菜單上,也有一道“拌發菜”。傳說公元前一百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在青海牧羊19年,歷盡千辛萬苦,有“渴飲雪,饑吞旃”的記載,就是以野菜中的發菜為食。
發菜蛋白質極為豐富,每百克發菜含20克,是雞蛋的1.5倍,枸杞的4倍,碳水化合物56 克,鈣高達2560 毫克,鐵20 毫克,均高于豬、牛、羊肉類及蛋類。它突出特點是脂肪含量極少。其礦物質含量為雞蛋的6倍,特別是碘的含量高達0.1-0.5%,為一般食物所罕見,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鐵,鈣,錳,銅等十多種礦物質和人體所需的七種氨基酸,這些物質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小麥,特別是精氨酸的含量高于猴頭菌5倍。
此外,發菜與海參、魚肚、燕窩、魷魚、猴頭、魚翅、熊掌合稱“美味八珍”,是喜慶筵宴必不可少的山珍。在醫學上有助消化、解積膩、清胃腸、降血壓等功能,手術后的病人吃發菜,還能促使傷口愈合。
關鍵字: 發菜 氨基酸 礦物質 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