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商城:重現“清明上河圖”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氣質。 如果說黔城古鎮是“小家碧玉”,鳳凰古城是“大家閨秀”的話,那么洪江古商城就是“豪門霸氣”了。 這座“湘西小南京”,用奢華的時尚和氣派的建筑來詮釋歷史。與周莊、麗江、平遙等同類古城相比,作為以原生態風貌傳承下來的中世紀商城,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有“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的美譽。雖屢經狼煙戰火,洪江卻依舊保存下了18家報館、23家錢莊、34所學堂、48個半戲臺、50多家青樓、60余家煙館、上百個店鋪、近千家作坊,以及數不勝數的宮、殿、院、堂等舊址。行走洪江,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在高低錯落、左拐右彎、曲折蜿蜒中,可享受到音樂般起伏的節奏。滿眼是銀灰色的調子,像一幅凝重的油畫。一層復一層的墻體,隱藏著遠古的商業廣告和招牌,有些字跡還依稀可辨。游客們揣著解讀、破譯的快感,在捉摸、猜測中心神飛揚,留連在歷史深巷,留連在夢幻般的迷宮里。 洪江古商城,如小巷深處一只懶洋洋的貓,隨時會睜開它的眼睛。 民國時期“湘西小南京”隱藏在湘西群山中的洪江出人意料地時尚。并不寬闊的街道兩側,廣告牌鱗次櫛比,內容都是電視廣告里最新的產品。而年輕人的穿著打扮顯然也極力與大都市的氣息接軌,時常在街頭你能遇到一兩個穿著時髦而得體的少女,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在湘西綿延起伏的山巒之中。而新民路上更是各種時尚商品的薈萃之地,雖然也有一些顯然是仿冒的名牌,但更多的是大小品牌的專賣店,生意也并不冷清。■ 洪江古商城里如今尚保存有380余棟明清古建筑,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居住著2000多戶人家,其規模之大,面積之廣,保存之好,全國罕見。翻看一下洪江的歷史,現在的所見也就不足為奇了。說來也許你都不信,洪江人在1920年就用上了電燈;1929年用上了電話;1931年看上了無聲電影;1938年新加坡武術團還曾到洪江演出。在清末,湘西就流傳著一句諺語:“漢口千豬百羊萬擔米,比不上洪江犁頭嘴”;民國時期,洪江就被譽為“湘西小南京”。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洪江,它創造了商貿奇跡。其實,它起步并不太早,在戰國時期曾屬楚黔中郡,直至五代仍為“蠻地”,宋元佑五年(1090年)才正式置洪江寨。而它初建商埠的時間約在元末明初。■ 走在洪江古商城,總有一種處處和歷史撞腰的感覺。這里遺留的大量商行傳達著這座城市曾經的繁華。專家說,這里是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于沿海地區外最初的一株萌芽。自明清開始,各地客商陸續在洪江建的會館便有15家,先后擁有7家銀行、23家錢莊、18家報社、40多家戲院??據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炯《滇行日記》記載,這里已是“煙火萬家,稱為巨鎮”、“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云聚”。抗戰時期,地處“大后方”的洪江出現“戰時繁榮”。湖南省第四、七、十保安司令部與第七、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省政府洪江行署均曾駐此。民國二十三年,洪江3.76萬人,經商做生意的就達1.3萬人。全國20多個省市和外國及港澳臺的商人紛至沓來,開設商業店鋪達1300家,貨幣流通量居湖南第二位,僅次于省會長沙,成為湘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真可謂商賈云集,店鋪如林。■ 洪江的繁華滲透在每一條街道上,在這些遺留的古跡中無處不折射出財富逼人的榮光。洪江為何有這等興盛?這得益于它的重要的地理位置。洪江上扼滇、黔、蜀之咽喉,下開洞庭、長江之航道。古時交通以水運為便,以水運為主,是水上“絲綢之路”帶來了洪江古商城。所以,西南山區豐富的木材、桐油、藥材、茶葉由此經水道外銷。因桐油在洪江集散,故名“洪油”,在海內外十分有名。而從沿海運回的食鹽、布匹、百貨則散往湘、黔、鄂、桂、滇邊遠山區,被稱為“五省通衢”,是大西南山區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窨子屋是洪江商業繁華的見證,多為兩進兩層或兩進三層,中堂寬敞,有干濕天井通風采光、吸收陽光雨露。商行一層高大寬敞可做店面,二樓梁密承重多做倉庫,三樓做廂房。有的還修后院做客棧,或修暗道以防不測。1940年,沈從文在《常德的船》中曾這樣描繪:“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巨無霸的船只,應當數‘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間或且有一點金漆飾??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用櫓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纖手三十到六七十人。”這座隱藏在湘西一隅的商城,在遠朝的敘述文本中,流金淌銀、珠光寶氣,無處不折射出財富逼人的榮光。夜夜笙歌500年事實上,洪江的前生就是一個“豪門”。洪江得水之利,元、明時期已經是初具規模的物資交易和集散地。到清康熙年間,洪江已是“百工畢集、商賈輻輳”,成為湘西的一大商埠。而此后的近300年正是洪江最鼎盛的階段——光緒13年間編查戶口時,洪江正冊居民22000多人,已經是湘西不可動搖的商業重鎮,被稱為“五省通衢”之地。到宣統年間已近5萬人口,全國有20多個省市的商賈聚居洪江。 ■ 洪江歷史上是滇黔與滬漢之間物資水運的必經之地,因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洪江自古以來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驛站和商埠。如今,繁華已去,但船依舊是洪江人的重要運輸工具。難以置信,在中國內陸的邊遠山區,竟能長出如此獨特神奇的城市。洪江商人用足夠的金錢來營造和管理這座與自己財運相關、富貴相依的城市。他們把自己的第二家園構筑在“夜市水橋邊”,于是,在中國城市建設的經典中,又多了一座以山為骨架、以水為血脈、以商為精魂的山水商城。到過洪江的人,踩踏著那長長的,留著歲月足跡的青石板,任誰突然“闖”入這古樸凝重的城市之中,都忍不住會期望透過那沅江、巫水散不盡的迷霧,任時空錯落,去復活那曾經閱盡繁華的古商城?? 晨曦微露,隨著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一扇扇油亮的黑漆鐵皮大門次第打開,散落于洪江古城內的成百上千所錢莊、報館、學堂、作坊、店鋪陸續開始操持起一天的營生來,吆喝聲、叫價聲、宣講聲等匯合成的喧鬧聲浪又預示出了一天的好光景。 ■ 古商城的豪門霸氣隱在高墻之后,如陽光一樣暖人的是古商城里2000多戶人家生機勃勃的日常生活,他們早已和古商城和諧地融為一體。遠處,沅江河面上是大大小小,南來北往的商船;岸邊是氣派豪華的碼頭與風雨棧橋;城內屋舍雕梁畫棟,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景象實可與《清明上河圖》相媲美。突然,鞭炮聲響起,臨碼頭的水域桅桿林立,一番忙碌的景象,大批的桐油、布匹、木材被裝上船,擺開了千帆競發的態勢,下游不遠的河灣里,編排好的木排蓋住了大半邊河面,船頭上、木排上,手持三柱香的老板比任何時候都顯得莊重、虔誠,對著江天跪拜。拜畢,號子驟起,水波上涌,一張張白帆、一塊塊木排便離岸而去。 ■ 如今,洪江古城里的人們依舊過著逍遙的市井生活,常常聚在一起欣賞當地流傳千年的地方戲——陽戲。這些扎根于民間的戲劇,給古城里的人們帶來了歡笑。黃昏來臨了,熙熙攘攘的繁華,伴隨夜色的降臨迎來了最高潮。這時,成千上百棟窨子屋里的燈都打開了,燈火通明,各具特色的酒樓、茶肆、煙館、客棧生意興隆,戲班正在唱著流行的京劇,時而引來陣陣喝彩聲;
關鍵字: 中國 全世界 鳳凰古城 原生態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