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鳳凰·夜鳳凰
晨鳳凰當清晨的微光越過南華山層層疊疊的山脊線開始撫摸眼睛,耳畔便響起了連綿不絕的搗衣聲——身在古城鳳凰,日日就這樣被喚醒。晨起來到客棧的走廊,古老的吊腳樓在沱江邊上擠擠挨挨延伸到視線的盡頭。霧氣氤氳的南華山下,橫跨在江上的虹橋也披上了輕紗。北門城樓就矗立在對岸,較之沿江的吊腳樓,顯得雄偉而肅穆。碧波蕩漾的沱江水流經跳巖、跳跳巖,撩撥著小木舟的船舷,拍打在河岸邊的細浪與苗家女富有節奏的搗衣聲匯成了一首鳳凰晨曲。清晨的陽光籠罩著古城,潔凈寬敞的石板路也沒有了沈從文《市集》中描寫的黃色、灰色泥漿,也沒有了副爺、團總,但苗家花幞頭大耳環豐姿雋逸的姑娘和各色小販仍舊還在從各條路上匯集到市集中,只是買賣的已經是各色的小吃和旅游紀念品,當然戴花幞頭的苗家女也更多是皺紋也遮擋不住年少風韻的老太太了。她們頂著高高大大的花幞頭,穿著滿是五彩刺繡的藍色布衣服,圍著百褶裙,帶著重重的首飾,出現在石板街的拐角處,用一個小背簍、一個大圓簸箕妝點古城,里面五光十色的耳環、手鐲、頭飾任人挑選,紅珊瑚、綠松石、水晶、牛骨雕形態各異,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苗家手工繡片和手工打造的銀片,其精致程度讓人咂舌。仔細搜尋,還會有一些其它的發現,諸如線裝本的苗家醫書、風水先生用的八卦儀器等等。走在鳳凰小城的石板路上,和這些邊做手工邊做生意的老人們閑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晨之鳳凰,充實而又愜意。夜鳳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夜晚沱江上的苗家少女,在一葉扁舟上的穿越了槳聲燈影的曼妙歌聲也如商女般婉轉悠揚,只是不同的人聽到,也各有所思罷了。沿岸酒吧中傳來的時斷時續的樂曲,“噼噼剝剝”的焰火騰起在燈光輝煌的沱江兩岸,絢爛無比。霓虹燈倒映在流水中,影影綽綽,滿目的河燈順流而下,或燃起一尺高的火焰,或星星點點消失在黑暗中。隔河的吊腳樓中,遠遠能看見人的影子,仿佛無數同時上映的無聲電影,各自演繹著不被重復的故事。不如就這樣靜靜坐在走廊上,等待時間流逝。苗家的攔門酒帶著一股回甜,卻仍然掩蓋不了酒精固有的味道。幾杯酒伴著夜市上搜羅的各式佳肴,稍稍驅走了饑餓及入夜的寒意。關掉走廊上的紅燈籠,慵懶地躺在椅子上,任已被酒精侵噬得有些酥軟的身體融在這茫茫夜色,寧靜,連呼吸都近乎停滯。這夜晚,適合人凝神靜思,鳳凰之名,仿佛是上天給人最好的啟示:在《鳳凰涅磐》中,那只天方古國的名為“菲尼克司”(phoenix)的神鳥,便是在五百歲時,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得到了重生,“菲尼克司”即是鳳凰。此刻的寧靜正如香木,將紛紛擾擾世事一條一條理順焚燒,夜之鳳凰,萬千愁緒,涅磐重生。作者: 魚魚
關鍵字: 鳳凰 華山 吊腳樓 微光 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