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仙境桃花源
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描繪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游覽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史稱“黔川咽喉,云貴門戶”,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張家界、猛洞河諸風景名勝中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納湘西靈秀,沐五溪奇照,攬武陵風光。集山川勝狀和詩情畫意于一體,熔寓言典故與鄉風民俗于一爐。 桃花源系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擁有157.55平方公里面積。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主體景區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嶺。風景資源16類。其中山巒、巖體、水體、河洲、洞穴、峽谷、天象、生物景觀8類;標準景點95個,內部景界分布丘巒脊嶺35條,峽谷19條,溪澗18條,水庫池塘72口,涌泉32穴。總之,人文景觀古老神秘,自然景觀豐多彩,內部景界幽奧秀美,外部景界雄渾壯闊。桃花源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來,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淵明、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牧、劉禹錫、韓愈、陸游、蘇軾等都留下許多珍貴的墨跡。 尋訪桃花源,一般乘車至桃花山牌坊下車。桃花山牌坊在公路南側,始建于1943年,后傾塌,1973年按原貌修復,坊上石刻,介紹了桃花山的概況。牌坊橫額上,飾有色彩斑瀾的花和“桃花源”三個遒勁大字。牌坊兩邊的大柱上,有“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對聯一幅,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過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條水流不斷的小溪,這是桃花溪。溪的右側,長著一片茂密的桃林,窮林橋便隱藏在這桃林的深處。桃花溪一帶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記》中的描述:“忽逢桃樹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若在桃花盛開之時來到這里,可見桃樹蓋頭,濃淡相間,有的鮮紅如碧血,有的艷麗如姻脂。千樹萬樹,如織就的云錦,令人陶醉。 穿過桃樹林,涉過窮林橋,可以看到不遠處有一座廊廡環繞的建筑,這便是桃花源內著名的菊圃。菊圃是因為附近遍栽菊花而得名的,由于廊中有歷代碑碣林立,所以又叫碑廊。碑廊的盡頭,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體態渾厚,風格古樸。方竹亭內,碑碣壁列,多為古人題寫。亭后方竹叢生,濃蔭低垂,蒼翠欲滴,清人唐子木“方竹亭前萬竿竹,夜來時聽隔林鐘”之句,便是寫的這里。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朗州司馬任內,常寓居草堂,吟詩作賦,室內堅有劉禹錫詩碑,刻有其千古傳誦的《陋室銘》。出方竹亭繼續前行,有一小橋名為遇仙橋。遠遠望去,可見橋下霧氣翻滾,橋上濃蔭蔽目。潺潺流過的桃花溪水,宛若琵琶之音輕輕滑落,相傳 當年瞿童遇仙,就在此處,過了遇仙橋沿橋頭石級盤繞而上,即到造型別致的水源亭。亭邊有桃花源,水清如鏡。潭的上方,為秦人古洞。秦人古洞相傳是秦時人們躲避戰亂時用來藏身的,洞很狹窄,只有數十寸,穿洞匍匐而過,眼前豁然開朗,舉目所及,但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大概就是陶淵明的理想世界了。 穿過秦人洞,沿著月牙形的山灣,修筑著一條長600米的竹廊,令人稱絕。竹廊不遠處,有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和屋舍儼然的豁然亭。在碧波微瀾的千丘池中,聳立著一座小亭,亭內石碑上刻著清朝乾隆皇帝詠嘆桃花源的詩句,因此人們便將此亭呼為“御碑亭”。御碑的對面,有延至館與之隔池汀望,據說當年避亂的秦人筵請武陵漁人便在這里。離開延至館徑直而上,可達桃花山的最高峰,峰頂有高舉閣雄踞其上,登峰遠眺,只見沅水漂繞如帶,桃源縣城歷歷在目。遇仙橋 下山后經過婷婷如蓋的摩頂松,即到淵明祠(遺址)。繞過淵明祠,沿右側山徑而下,即到桃花觀。這是桃花源主體建筑,雄踞桃花山主峰,分山門、前廳、正廳三部分,觀門的上方,刻有“桃花觀”橫額,兩邊門坊石柱上有一副"秦時明月,洞口桃花"的對聯。觀旁還有兩亭,觀內藏有歷史文人騷客所題的石刻詩及近代著名書法家的書畫。桃花觀下的集賢祠,供奉有陶淵明、王維、蘇軾、王安石等先賢的塑像。出集賢亭右拐,循林中小徑前行數百丈,即有一六角亭立于森林深處,這是尋契亭。 尋契亭下有既出亭,亭下方是向路橋,它與遇仙橋隔山對峙。據傳,當年武陵漁人就是從此進出桃花源的。 桃花源還是研究漢詩,臨摹名人字畫的極佳處所之一。由于這里風景優美,自晉代開始,就修筑亭臺樓閣,歷代文人學士至此觀賞的人多,現留有各代名家詠桃花源詩900余首,楹聯匾額及石刻碑碣上100處。‘淵明祠(遺址) 游覽桃花源,不僅可以貪圖陶淵明所描述的“桃源仙境”,還可以品嘗這里著名的擂茶。據有關史料記載,桃花源人喝“擂茶”的風俗,起于東漢時期。擂茶的原料主要有生姜、生米、生茶葉等,另加芝麻和鹽。制做時將米炒熟,把上述各種原料按既定的比例調配好,加水泡脹,爾后盛在一個陶制的擂缽內,用當地產的一種中藥材樹制作的木擂搗成糊狀的“擂茶腳子”,先用少許冷水化開,接著沖上沸水即成。這種茶,甜、咸、辣兼有,色、香、味俱全。當地人喝擂茶,除了要求趁熱外,還要備些炸黃豆、綠豆、花生、蘿卜干等,邊喝邊吃,喝后有肚脾舒適、神志昂然之感。據說長年累月地喝,可以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從桃花源西去30余公里,還有一個新開發的游覽點夷望溪。夷望溪是10年前修建電站攔河大壩而形成的高峽平湖,這里碧水平若明鏡,碧波漣漪,兩岸群山起伏,青松翠竹郁郁蔥蔥。抬頭山環水,低頭水映山,山水相連,倒影重重,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冬季若降瑞雪,那滿山翠竹,晶瑩透亮,好一幅幅銀雕玉刻。更令游人叫絕的是,雪后晴天,泄洪閘站一開,飛瀉而下的河水激起巨大的浪花,高達50余米,漫天水霧通過陽光折射,五彩繽紛,蔚為壯觀。從夷望溪進入沅水,游客還可觀賞到桃花源的“外八景”:潼舫洲夕照、潯陰古寺鐘罄、梅溪煙雨簾幕、漳江閣瓊樓玉宇等。
關鍵字: 世外桃源 歷史 常德市 湖南省 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