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居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著名教授王宣不久前考察桂東縣貝溪鄉貝溪村的“聚龍居時,驚奇地說:“北京故宮是集中國傳統建筑之大成,而聚龍居是集中國民間建筑之大成,堪稱一絕。據《桂東縣志》載:“聚龍居于清同治年間雷州半島厘金官郭同朝(據考證郭同朝曾任廣東海豐縣鹽政司司長)所建。歷時3年,占地30余畝,懸山式土木結構,風火山墻,三進廳,大小百余間,雕梁畫棟,典雅舒適。貝溪小學對面有一小溪,溪邊一條小路,溯源而上,過小石橋,一門而立。上書“人杰地靈四字魏碑,這便是聚龍居的西外大門。入西外門,踏入廣闊的操坪中,一棟青磚瓦屋矗立眼前。正廳大門上方雕有“聚龍居三字,其藝術風格上含秦篆和漢篆之意,雄厚樸茂之中內含靈秀之氣,方正之中揖讓錯落,拙中寓巧,方中寓圓。左右兩廳大門上方各書“勝金谷、“賽玉川。同為行書,“勝金谷三字厚重豐腴,而“賽玉川三字卻蕭散虛和。正中廳神龕上供奉著“郭子儀雕像。有一塊大橫匾楷書“恩承厥北浮雕。下方用正楷書寫著有關郭子儀的生平。一看便知這棟房原來的主人是姓郭。廳堂上12根大柱子分別立在雕有龍鳳虎獅等動物的柱石座上。每一根柱子上刻有字畫,或“富貴壽考,忠武賢良,或“一生守正,千古流芳或“德服群小,威鎮遐方。hellip;hellip;坐在這樣的廳堂上,可見當時的主人是何等富貴、何等威風。就連每一條麻石、每一片瓦頭也是雕花的,每一塊倒板都是彩繪的,每一扇窗戶都是鏤花的。中廳柱上有兩個木雕人分立神龕兩旁,栩栩如生,一曰“麻姑獻壽。正后廳,有九曲回廊,是用來住客的地方。左側廳“勝金谷的后廳名為“居易所,照壁上有個特大的“壽字,兩旁配有慈禧太后的題聯一副:“霽月光風況此胸臆,春葩麗藻粲于齒牙。還有一聯是郭同朝所書:“有竹有松今栗里,一觴一詠古蘭亭。上方是“郭子儀捆子上殿、“打金枝的人物故事浮雕。照壁前為一古色古香的花臺。“居易所左上樓是讀書的場所 私塾。有間教室,寬敞明亮,墻壁上繪有孔子彩像。旁邊是私塾先生住的書房。在“批林批孔的大運動中,“聚龍居的大部分文物被毀得面目全非,但這私塾卻保存得這么完美,可見當時孔子在貝溪人心目中是比較有分量的。與之相對應的一樓是主人談詩論文的地方,上刻有“群賢畢至幾個大字。右側廳“賽玉川其結構與左側廳大同小異。其后廳與“居易所相對應,取名“圣人居是主人及妻妾丫環食住歌舞游玩的地方。照壁上刻有“風篁須長笑,流水當鳴歡,并用小楷書有瀟湘八景。左上樓為睡房,右上樓為妻妾丫環住所。人住其間,吃喝拉撒睡全不用下樓。有一處相當于我們現在家屬房的衛生間,用泥巴燒制的器皿,有點像現在的大便器,用竹子接到樓外,并有一裝有竹筒若干的水車,小姐方便后用腳踏自行車般,便把樓下水缸里的水打上樓沖洗。據考證,這種設施,在當時即使是城市也還少有。據說,抗日戰爭時期,偽政府湖南銀行曾臨時搬遷于此,偽兵們見樓上婦女十天半月都不曾下樓,還以為這水車樣的東西是什么暗設機關,絲毫不敢越雷池半步。觀完正屋,往東外門而出,東外門上“物華天寶四字,燦燦生輝。整個“聚龍居,正廳、司房、臥室、臥房、儲藏室、工具室及雜役莊丁住室、馬廄、廁所一應俱全。采光的科學程度相當高,大小百余間,沒有一間暗室。其保暖、避風防塵、排水防火等設施集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民間建筑之精華,造型古雅,結構別致。內中裝潢集書法、美術、木雕、石刻于一身,花鳥魚蟲人物,無不巧奪天工,匠心獨具。“聚龍居一方面是過去官府收刮民脂民膏的活教材,一方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研究近代歷史,研究近代書法、美術、雕塑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200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桂東縣委、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保護,并通過桂東縣旅游協會和文物管理部門,向國內外游人開放。
關鍵字: 一應俱全 一方面 儲藏室 桂東縣 物華天寶 花鳥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