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龍橋
迥龍橋位于平坦鄉小溪河上,木構石墩,長40米,寬約4米,造型優美,結構堅實,始建年代不詳,1931年重修。除石墩橋結構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沒有一根鐵釘和其它鐵器,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建筑技術水平之高。全橋可以分二部分,西邊一段以排木數層,逐層懸臂伸出,形成拱券式樣;東邊一段則在石墩上重疊水平梁兩層,在梁上立柱。橋上覆蓋重檐屋頂,似一長廊,當地稱之為“風雨橋。在橋兩端和下中間,建有三個多角亭。都是三重檐,下層四坡頂,中、上層為六角坡頂,最上面收尖,置復缽寶盆,形式頗為少見,橋上彩畫精美。除迥龍橋外,侗鄉在柑尾溪河上多見修建此類橋,是侗鄉山寨人民的傳統建筑,長廊頂上豎起寶塔式的樓閣一至三個不等,樓閣飛檐重迭,少有三層,多有五層,梁木和長廊都采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橫穿豎桿,鑿標銜接,浮雕壁畫,色彩斑斕,建筑和藝術水平很高。
關鍵字: 寶塔式 稱之為 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