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其他景點
武漢其他景點寶通寺位于風景秀麗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據《寶通寺志》載:"黃鶴山(即今蛇山)之東十里許有山,名東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傳劉宋時期始建寺。唐貞觀年間,額曰彌陀寺,面南,山門西向。"由此可見,洪山于南朝劉宋時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東山寺。南宋端平年間(1234一1236年),荊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頒發帶金,下詔將隨州大洪山寺遷此,改東山為洪山,賜寺名為崇寧萬壽撣寺。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寧萬壽撣寺為寶通撣寺,沿襲至今。 寶通寺在歷史上雖屢遭兵焚,但屢毀屢建、香火末絕。1953年政府撥款維修寶塔及備殿堂,培植園林花卉,使其恢復舊觀,并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已故班撣大師曾兩度來寶通寺,離度贊揚寺中僧眾自食其力的精神,一時間寶通彈寺馳名中外。 "文草"期間,寶通寺再遭浩劫,但在后該寺方丈道根被選為全國佛教協會理事。國家撥款20萬元對寺院進行維修,并于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寶通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朱紅山門上有趙樸初居士親筆題寫的"寶通撣寺"四今金色大字。山門內有一石橋,名"圣僧橋",傳說為當年無念祖師云游于此的打坐修撣處。過橋后拾級而上,依次是彌勒殿、大雄寶殿、祖師殿、以及古代大雄寶殿舊址和 l922年創建的法界宮殘骸。最上層為洪山寶塔。 寶通寺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甚多,實乃楚之珍寶。現存的仍有宋代玄鐘、元代寶塔和明代石獅等著名文物古跡。宋代古鐘為鑄鐵古鐘,高7尺8寸,下口直徑4尺7寸,滿身鑄有經文,為南宋荊湖制置使盂洪監制,號稱"萬斤鐘",為我省現存佛教文物中最古老大型冶鐵法器。明代古獅身高6尺5寸,基座長3尺8寸,寬2尺 l寸,為江南第一對石雕巨獅,一雄一雌,造型渾厚生動。洪山寶塔建于元代(1280一1291年),塔高7層,巍峨壯觀。塔內有臺階可攀。古琴臺 位于漢陽龜山之西,月湖之畔。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鐘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后來,鐘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面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古琴臺是后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 琴臺始建于北宋,歷代毀建多次。現在的主體建筑為單檐歇山頂,前加抱廈式殿堂,堂前漢白玉方型石臺傳為伯牙撫琴處。整個建筑保留古建筑風貌,三面環水,遙對龜山。歸元寺 位于漢陽翠微橫路20號,始建成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 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素有湖北首剎之稱。全寺占地70多畝,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陸續建成大雄寶殿、藏 經閣、鼓樓、涅磐堂、羅漢堂等殿堂樓閣28棟,殿舍200余間。寺院內林木蔥郁,與巍峨的殿閣建筑協調一致。 其中羅漢堂供奉有500 尊泥塑全身羅漢,是該寺院重要特色之一。為國家重點佛教寺院,也是湖北四大佛教禪院之一。 珞珈山櫻花 武漢大學的櫻花道,位于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干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為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游人絡繹不絕。通常對外售票。 武漢長江大橋 位于武漢市內,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1955年9月1日興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車。它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橋。 大橋分兩層,上層公路,面寬18米,4車道;下層鐵路,全長1670米,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其中正橋長1156米,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武昌岸引橋長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墨水湖 位于漢陽歸元寺以西,漢陽大道以南,它由龍陽湖、太子湖等十幾座大小湖泊匯集而成。曾是漢陽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 墨水湖湖面寬廣,湖岸曲折,有大小湖灣十幾個,在水位深度為20米時,面積可達30平方公里,盛產淡水魚。傳說五代十國時期,昭明太子寫完《昭明文選》后,在湖內洗筆而將湖水染黑,故后人稱之為墨水湖。此處不僅風光優美,相傳還有伯牙訪友、劉備藏兵、李白賦詩、岳飛牧馬等傳說。 晴川閣 又名晴川樓,在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公礬上,與黃鶴樓隔岸相對,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托,蔚為壯觀。名冠四方的樓閣隔江相望,在萬里長江上唯此一處。現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晴川閣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7 年),為當時漢陽知府范之箴倡議興建,取唐代詩人崔顥登黃鶴樓寫下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中的"晴川"二字命名。晴川閣的歷史雖然沒有黃鶴樓、岳陽樓那樣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獨特的地理環境、獨具一格的優美造型以及諸多文人名士的贊詠,使它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地位。因此,"楚國晴川第一樓"冠譽于晴川閣是不為過的。 歷史上的晴川閣同黃鶴樓一樣,數次被毀,現存的建筑為1983年重新修建的。其底層層面闊五間,通長20.8米;進深四間,通寬16米。臺明從檐柱中心外擴0.7米,臺地面積為386.28平方米。閣樓為重檐歇山頂式,上下兩層,沿檐回廊。總體上晴川閣的裝修構件以木石為主,公在門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屬部件。至于彩繪雕飾,則是聘請民間的木雕匠師采用傳統技藝繪制。
關鍵字: 東山 其他 寶通寺 武漢 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