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魅力新三峽
這幾年大江截流、庫區蓄水,種種變化只在電視上見過,這也讓我對三峽有了新的好奇,對其的思念越來越急切,終于,在這個連老天都有些熱情的春季,有幸和大家一起,再次走進了久違的三峽。 3月19日下午6點10分,我們一行30人乘坐旅游專列從西安出發,經過13個多小時的旅途,于第二天上午9點50分終于到達了宜昌,踏上了通往三峽第一站的這片奇妙的土地。上午10點50分,我們登上了重慶長游江山10號輪船。 西陵峽——高峽平湖今日成 汽笛聲中,江山10號游輪駛進了葛洲壩5號船閘上行道。突然離開寬闊的江面,走進了這看起來狹小得讓人有些喘不過來氣的空間,給人的感覺并沒有之前想象中的那種壯觀了。但我們很快就從目光所及的錯覺中走了出來,看著船閘大門在悄無聲息中關閉,水流開始快速地從底部涌入。再看著船閘兩旁快速升起的水位線,并無想象中的隆隆之聲。30多米的高度,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里就完成了,游輪居然無半點顛簸之感。前方閘門在一片水聲中開啟,龐大的游輪緩緩前行。 江山10號游輪逆水而上,進入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西陵峽。昔日的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峽中有峽、灘中有灘,自古為船夫與險灘激流相搏之處。三峽大壩蓄水到135米后,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已不復見。人們目及所處,已是船只往來穿梭,江水浩浩蕩蕩,完全是一片高峽平湖的景色。 中午1點左右,我們來到了三峽大壩。大家下船,乘車來到了壇子嶺,冒雨游覽了三峽大壩。 壇子嶺——因其頂端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壇子而得名。在壇子嶺,我們先由模型展示大廳開始,飽覽濃縮了的三峽工程全貌,在模型前,就如在空中俯視三峽工程,又似置身“山水相連,天人合一”的高峽平湖美景中。出展廳,走進綠如碧毯的草坪,那高高聳立的萬年江底石,猶如飽經磨難的老者,坦露著渾身筋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四面體的巨大截流石,一頭扎進大地,象是在告訴人們,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堅定。我們信步登上觀景臺,臺上已有了不少的觀光客。在觀景臺中央,豎立著水文標尺,上標262.48米。導游告訴我們,這里是大壩建筑的勘測點,也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 站在觀景臺上,鳥瞰三峽工程全貌,高峽平湖盡在眼底,左看,三峽大壩以雄渾壯偉的姿態,截斷長江;右看,壁立千仞的雙向五級船閘似階梯,層層遞進。在初升的太陽輝映下,三峽大壩和船閘熠熠生輝。此時,我們已陶醉了。不是因為壇子嶺的酒,而是這宏偉的驚世之作。沉醉在這人與自然的杰作里,不得不讓人從心底產生震憾和力量。站在觀景臺上,讓江風輕輕拂面,讓心慢慢安靜。看江水奔騰,聽浪濤拍岸,驚嘆的,激動的,振奮的,驕傲的,萬千情感漸漸融入這一江山水。或許只有徜徉在這三峽大壩景區的懷抱,才能愈發真切地感受到“當驚世界殊”的驚喜。 下壇子嶺,我們來到近壩觀景點。在這里,我們幾乎是零距離的接觸大壩。此時的感覺與剛才俯視大壩的感覺完全不同。仰視大壩,海拔185米的壩體雄偉壯麗;側視大壩,2300多米長的壩身如橫空出世。瀉洪閘,封閉的發電廠房近在咫尺。與其相比,我們人在她面前又顯得渺小了許多。從大壩電廠下翻滾的洪濤,暗示著發電機組正在把水能轉換為電能,向祖國的大江南北輸送源源不斷、川流不息的強大電流。我們游覽著,同時也不失時機的在用相機,不停的變換角度,記錄下與大壩親近的激動時刻。 在壩區參觀,置身于此,你能親切地感受到三峽工程建筑中的點點滴滴,風風雨雨。回味到歷史中那震古爍今,激蕩人心的難忘歲月。面對大壩,隔岸眺望,從另一個角度,領略三峽的自然風光,享受巍巍大壩的雄偉壯闊,也享受著大壩瀉洪孔正噴射著巨大洪濤那種蕩氣回腸的快感。 在刻有毛澤東主席詩詞的巨大三峽石前,人們用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在朗誦著“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西,高峽出平湖。神如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是啊,如今的西江,現已立起高大雄偉的石壁,身處“巫山之陽,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神女,怎能不驚懾?百年的夢想,十年的決戰,立石壁,截江水,出平湖,人間奇跡在一代又一代共和國建筑者的手中誕生!
關鍵字: 50分 三峽 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