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攻略
一、武當山簡介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明代皇帝曾封為“大岳”、“玄岳”,位于中國湖北省丹江市西南部,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有72峰拱立,24澗環流,靈巖奇洞幽藏其間,白云綠樹交相輝映,蔚為壯觀。武當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是含有常綠闊葉層片的落葉闊葉林,植被垂直帶譜明顯,基帶具亞熱帶景色,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又因臨近丹江水庫,山上霧氣重,濕度大。武當山古建筑群包含有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建筑物,建筑體系形成于明代初年。在整個營建過程中指派風水家勘測選址,匯集全國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工部大臣親臨督工,因而使整個建筑群富具特色。武當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先后建有五龍詞、太乙廟、延昌廟和威武公新廟。宋代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擴建五龍詞,改祠為觀。宋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建紫云殿、老君庵、仙關臺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借重道教,建五龍觀,升觀為宮。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建福地門、天乙真慶宮、玉虛巖廟、雷神洞巖廟、尹仙巖廟等100余棟建筑。明初,朱棣即帝位,年號水樂,采取一系列鞏固皇權措施,利用武當山道教,鼓吹“皇權神授”,為報神恩,大修武當。自永樂十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12—1424年),多次下達旨令,策劃營建武當山道教官觀,派遣工部大臣率軍民工匠20萬余人,開赴武當山大興土木,經12年的營建,建成9宮9觀、36底、72座巖廟、100多座石橋等共33組道教建筑群。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皇帝下令撥徒流犯人550戶、3123人送往武當山墾荒,每年交納齋糧、茶、鹽及棉花,供養宮觀。武當山古建筑群現存太和宮、南巖富、紫云宮、遇真宮4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2處遺址,以及元和觀、復真觀和大量庵堂、神祠、巖廟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占地100余萬平方米。中國政府為了保護這一珍貴遺產,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于1961年成立武當山文物保護所,負責管理和維修保護。二、文化遺產 主要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遺產有太和拱、南巖宮、紫云宮、復真觀和“治世玄岳”石坊等。●太和宮:位于天柱峰南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筑20余棟,建筑面積l 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1.金殿: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筑平臺正中,面積約160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于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云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采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于后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采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筑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2.古銅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鑄于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筑。3.紫禁城:建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墻基厚2.4米,墻厚1.8米,城墻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筑,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筑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紫霄宮:位于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現存有建筑29棟,建筑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筑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宮內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建在三層石臺基之上,臺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臺。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臺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采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見。●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筑2l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筑物。主體建筑天乙真慶宮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后坡依巖,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復真觀:建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獅子峰前,現存建筑20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6萬平方米。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墻復道,狀如游龍。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前有五云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為大木建筑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一、武當山簡介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明代皇帝曾封為“大岳”、“玄岳”,位于中國湖北省丹江市西南部,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有72峰拱立,24澗環流,靈巖奇洞幽藏其間,白云綠樹交相輝映,蔚為壯觀。武當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是含有常綠闊葉層片的落葉闊葉林,植被垂直帶譜明顯,基帶具亞熱帶景色,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又因臨近丹江水庫,山上霧氣重,濕度大。武當山古建筑群包含有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建筑物,建筑體系形成于明代初年。在整個營建過程中指派風水家勘測選址,匯集全國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工部大臣親臨督工,因而使整個建筑群富具特色。武當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先后建有五龍詞、太乙廟、延昌廟和威武公新廟。宋代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擴建五龍詞,改祠為觀。宋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建紫云殿、老君庵、仙關臺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借重道教,建五龍觀,升觀為宮。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建福地門、天乙真慶宮、玉虛巖廟、雷神洞巖廟、尹仙巖廟等100余棟建筑。明初,朱棣即帝位,年號水樂,采取一系列鞏固皇權措施,利用武當山道教,鼓吹“皇權神授”,為報神恩,大修武當。自永樂十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12—1424年),多次下達旨令,策劃營建武當山道教官觀,派遣工部大臣率軍民工匠20萬余人,開赴武當山大興土木,經12年的營建,建成9宮9觀、36底、72座巖廟、100多座石橋等共33組道教建筑群。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皇帝下令撥徒流犯人550戶、3123人送往武當山墾荒,每年交納齋糧、茶、鹽及棉花,供養宮觀。武當山古建筑群現存太和宮、南巖富、紫云宮、遇真宮4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2處遺址,以及元和觀、復真觀和大量庵堂、神祠、巖廟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占地100余萬平方米。中國政府為了保護這一珍貴遺產,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于1961年成立武當山文物保護所,負責管理和維修保護。二、文化遺產 主要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遺產有太和拱、南巖宮、紫云宮、復真觀和“治世玄岳”石坊等。●太和宮:位于天柱峰南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筑20余棟,建筑面積l 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1.金殿: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筑平臺正中,面積約160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于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云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采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于后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采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筑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2.古銅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鑄于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筑。3.紫禁城:建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墻基厚2.4米,墻厚1.8米,城墻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筑,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筑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紫霄宮:位于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現存有建筑29棟,建筑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筑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宮內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建在三層石臺基之上,臺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臺。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臺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采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見。●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筑2l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筑物。主體建筑天乙真慶宮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后坡依巖,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復真觀:建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獅子峰前,現存建筑20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6萬平方米。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墻復道,狀如游龍。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前有五云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為大木建筑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 552年)。位于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系石鑿仿大木建筑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1.9米,闊14.5米。明間與次間之比為5:3。坊柱高6.4米,柱周設夾桿石以鐵箍加固。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為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訪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板,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正樓架于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云板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岳”。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于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齊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三、交通:武漢每天有多趟火車到達十堰,有的列車停靠六里坪車站,可在六里坪下車,乘三輪車至官山口,再換乘至官山的長途汽車。也可直達十堰后,乘大巴至六里坪,僅需30分鐘。建議乘坐n372次列車,22:30分從武昌始發,于第二天清晨6:00到達六里坪。n372/n373 次空調快速(武昌—十堰)的經停站信息站次 經停站 到站時間 發車時間 距始發站距離(km)1 武昌 22:30 02 長江埠 23:32 23:34 843 安陸 00:05 00:07 1304 隨州 01:08 01:11 1955 棗陽 02:25 02:28 2736 襄樊 03:14 03:26 3347 谷城 04:46 04:48 4088 武當山 05:55 05:58 4699 六里坪 06:11 06:19 48010 十堰 07:04 500四、當地特色:每到一個城市旅游大家總忘不了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品回家,到了武當山你也不會空手而歸的。武當山之旅沿線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華獼猴桃、蜜桔、茶葉等,另外烙畫工藝品和玉雕工藝品亦很有收藏價值。 鎮宅之寶 100元 護身符 15元 八卦銅鈴 18元 老子像 6元鎮宅龜蛇裱軸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 本命神銀卡 120元 道樂音帶 15元五、注意:1.進入道觀后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么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后,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凈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向導。六、住宿:在五龍宮住農家。。。南巖:(淡季低至6折)百匯山莊(二星級,0719-5689191)玄岳賓館(標間160元,0719-5689177)南巖賓館及眾多私人旅社(標間100元左右),武當山城區可供住宿的地方很多,小到價格便宜的旅館,大到設施中高檔的賓館酒店有數十家之多。一般旅館里最經濟的床位價格在15-50元之間,而賓館酒店的標準間價格為二三百元不等。在山上的烏鴉嶺一帶也有許多提供住宿的賓館飯店以及大小旅館,一般價格稍貴于山下。另外如果想體驗一下特別的感覺,還可在山上的庵堂里借宿一宿。七、觀光:必看:金頂10元,南巖宮10元,紫霄宮10元,五龍宮(無門票)選看:復真觀(巴士途中),玄岳門(在鎮上坐麻木2元)另山門票41元,但由五龍宮登山物門票。第 1 天玄岳門 - 玉虛宮 - 玉虛巖 - 遇真宮 - 金殿先游山下的玄岳門、玉虛宮、玉虛巖、遇真宮等景點,再乘車到瓊臺游覽。午餐后坐纜車到金頂觀賞金殿等景點,沿路亦可觀賞到天柱峰各景點,晚宿烏鴉嶺。第 2 天南巖宮 - 紫霄宮 - 太子坡 - 磨針井 - 天津橋上午游南巖、紫霄宮;在紫霄宮吃完午飯后下山,沿途游覽天津橋、太子坡、磨針井。
關鍵字: 丹江 亞熱帶 天柱峰 武當山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