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風景區
龍泉山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據《江夏縣志》載:“龍泉山古稱靈泉山,因靈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龍泉山順龍盤結,群峰高聳,其山三面臨牛山湖與三汊港,在無邊碧浪之間,逶迤崛起云山、大龍山、二龍山、龍嶂峰、玉屏峰、天馬峰、馬鞍峰等,自古這里被視為山環水繞、湖山鐘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 據《明史》記載:“楚昭王楨,太祖第六子。始生時,平武昌報適至,太祖喜曰:lsquo;子長,以楚時之rsquo;。公元1381年,朱楨17歲就藩武昌為楚王。在黃鶴樓下的蛇山之陽的王府內,統治武昌諸地達43年之久。朱楨每年都到靈泉山避暑,他見此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常常感嘆道:“惜乃陽宅,若為陰宅極佳。于是,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懸hellip;hellip;的詩碑,不久,將八大家族居住的數千戶人家的大集鎮遷往山外,將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從此,靈泉山易名為“龍泉山。朱楨死后為昭王,這里成為昭、莊、憲、康、端、愍、恭、巴陵卓簡九王的陵寢與陵園。 這9座陵園,以朱楨的“昭園為最,它坐落在天馬峰下,占地100余畝。王妃是安遠侯王弼之女,與朱楨合葬。“昭園城墻外左側建有碑亭,內豎石碑一座。碑下龜高1.4米,碑高5米,寬1.5米,是朱楨的孫子楚憲王于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園的垣墻呈四方形,總長1400米,厚1米,高2.8米。磚為官窯特制的青磚,每口重18公斤。正門3個拱形圓門,左右各一側門,均為漢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從正門直到大殿,全用1米見方的白凡石鋪陳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橋、朱氏皇堂、享殿、拜臺等建筑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漢白玉雕刻的九龍頭、玉柱、屏欄等依然保存完整。山區間當時建有靈泉寺、靈泉書院,李蹊家中藏書豐富,其藏書樓稱為萬卷書樓。此后人文蔚起,名人輩出,從這里走出去的有唐朝的李
關鍵字: 萬壽臺 樓臺亭閣 漢白玉 藏書樓 風景區 龍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