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旅游概況
武漢也稱為"江城"。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成為武漢的代稱。武漢襟江帶河,交通便利,又譽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版圖上,武漢位于東半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中心,南北東西方向的廣州、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漢約1200公里。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黃金水道長江與南北鐵路大動脈京廣線在這里交叉成"十"字結構,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公路網和航空港建設,使武漢成為了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在全國國土開發和建設布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漢處于沿江主軸線和京廣二級軸線的結合部位,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
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漢口是武漢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區,也是華中地區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漢高等學府集中的文化區,是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的體現;漢陽則是市政府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凸現著武漢的未來。武漢的絕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武昌和漢陽,向中外游客展現“江城”風情萬種的迷人風采和魅力。 武漢市旅游部門整合全省的旅游資源,開發了“一絕、兩特、三精”(一絕品即武當山,兩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三精品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特色旅游項目,讓旅游者在山、水、民風之間體驗楚文化的獨特風韻。
旅游概況
武漢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眾多諸如黃鶴樓、晴川閣、古琴臺、岳飛亭、盤龍城、放鷹臺、鐘子期墓、禰衡墓、楚王墓群等構成了武漢人文旅游的風景線,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山艦修復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值得一提是建國后建設的“武漢長江大橋”,不但是長江上的交通樞紐,也是游客們青睞之地,橋分為兩層,上通汽車,下走火車,并且在兩邊的橋頭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橋之上,可盡覽長江之水滾滾而來、輪船往來穿梭的景象,同時也可體驗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膽識。
武漢市內公園密布,市郊又有多處公園和風景區,有木蘭山、石門、道觀河、白云洞、九真山、嵩陽山、龍泉山等。最為著名的當屬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其湖面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面煙波浩淼,天水一際,湖岸蜿蜒曲折,有“九十九灣” 之稱,現已形成了聽濤、磨山、落雁、白馬、珞洪、吹笛六大景區。
武漢在自身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整合了全省的著名旅游資源,現已形成以武當山、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為特色的旅游項目,旅游線路多種多樣。
氣候概況
武漢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每年7月氣溫最高,日均溫28.8℃;1月氣溫最低,日均溫3.7℃。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游的最佳時期。
投訴電話
武漢市旅游投訴電話:027—82855773
湖北省旅游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江漢概況
武漢,華中重鎮,“九省通衢”,是中國經濟地理承東啟西的特大城市和中心樞紐。
江漢,因地處長江與漢水交匯而得名,是武漢市最繁華的中心城區。具有悠久商貿傳統的江漢,自明成化年開埠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大商埠、華夏“四大名鎮”之一老漢口的發源地。“楚中第一繁盛處”、“千檣萬舶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正是當時江漢繁榮繁盛的生動寫照。江漢區國土面積僅33.43平方公里,但由于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和位居大武漢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構成了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殊的戰略地位。內聯三鎮,外通四海,商機疊起,投資潮涌。深厚堅實的歷史根基,鑄就了江漢獨特的文化底蘊;與時俱進的拼搏奮進,譜寫著建設現代商貿金融區的發展樂章。
今日江漢,高樓林立,小區相望,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超高層建筑聳立其中。全區以實施“潔、綠、亮、美”工程為重點,加強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新增了一批綠化景點,綠化覆蓋率達到36.24%;轄區內主干道和高大建筑物實施了亮化改造,使入夜的江漢更顯輝煌;以“4.8平方公里示范區域”和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達標社區為重點,大力整治違章占道經營、出店經營及油煙、噪音擾民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居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存環境。鬧市中心的中山公園、西北湖綠化廣場等一批公益性場地的改造和開放,為人們提供了旅游、休閑和娛樂的天地;富豪花園、泰合公寓等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相繼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環境。
轄區內有優秀歷史建筑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余處;武漢圖書館、博物館、廣電中心和長江日報社等公共文化設施30余處;漢口體育中心、武漢影城、江漢文化宮等體育娛樂場所200余家;亞洲一流的武漢雜技廳和新民眾樂園等,使江漢的歷史文化和現代風彩文化相得益彰。
關鍵字: 歷史文化 旅游投訴 旅游資源 武當山 武漢市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