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是一種態度
花品盒
“慢生活”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它提倡人們用平靜與從容的心態面對生活,放慢過快的生活節奏,慢慢運動、慢慢思考、慢慢吃、慢慢讀、慢慢玩——充分享受“慢生活”帶來的快樂與健康。
這是一項國內國外都在倡導的生活方式。據報紙介紹,許多國家已經掀起了一場積極抵制做“時間奴隸”的運動,“生活節奏慢半拍”的城市形態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慢城市”、“慢學校”、“慢休閑”、“慢運動”等新詞匯正在崇尚健康、快樂生活的白領中流行。我國著名的養生專家洪昭光教授也說,應該嘗試把自己的生物鐘“撥慢”,有計劃地拿出整塊時間做運動,給自己做一頓好飯,看喜歡的書,給花澆水,甚至連坐著發呆,都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
乍一看到“慢生活”很震驚,因為這與我們平時所強調的“只爭朝夕”相悖,與我們認知的快節奏是時代進步的象征和必然產生了矛盾。但轉眼一想又覺得不無道理。
首先,它讓我們有了這么一種思考,人們為什么要發奮工作?說到底,不就是企盼著生活得更快樂更幸福更健康嗎?如果一天到晚馬不停蹄疲于奔命,緊張疲倦憔悴煩惱總伴隨著自己,那會快樂幸福健康嗎?怪不得那些與“時間賽跑的人”,認為眼前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離健康的生活與生命的本質越來越遠。意大利有位it咨詢員從都靈來到“慢城”布拉,在感受“慢生活”后說,“在都靈,什么都快、快、快,這讓我感到身心俱疲。這種‘慢’才是真正的生活”。
其次,它在提醒人們凡事要有度,正如“慢生活”的倡導者強調的,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更不是支持懶惰,而是讓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掌握好自己的生活節奏。我們完全可以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出安排,從容一點,平和一點,悠著一點,不要把工作和生活的弦繃得太緊,讓身體超前支出,付出昂貴的代價。
再就是,它鼓勵了人們持之以恒地去為實現心中的目標而努力。“人生不是短跑,是長跑,甚至可以說是長走,沒有必要這么著急。”一位作家這么說。不是嗎?很多事我們是要做一輩子的。比如學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法;比如運動,誰都知道只有堅持才會有成效;就是做家務事,也是天天都得做,永遠都做不完。
“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
因此我們不妨多接觸、了解和琢磨一下“慢生活”,從這種生活新主張中受到點滴啟迪,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理智更加科學。
關鍵字: 健康 生活方式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