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探勝訪古問今--陳氏書院
游廣州陳家書院今次,有了到廣州學習的機會。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剛好是趕上廣州市20家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日,撿了個便宜,省了20元門票,酣暢的把陳家書院游了個遍。(順便在這里作個義務宣傳:每月第三周的周三,是廣州市20家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日。在這天不管進哪間博物館都不用購買門票的。大家可要記住咯。)圖1 陳氏書院門口說是書院,其實是陳氏宗族供奉祖先的祠堂。只是清朝年間,有漢人大家族借修建宗祠的名義,聚眾與政府對抗,因此遭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滅殺,并嚴禁修建祠堂,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陳氏望族就托了修建書院的名頭,將陳氏宗族的子弟聚集在此讀書,冠名曰“陳氏書院”。據說書院建成兩年之后,有一位叫陳波濤的人中了探花,光緒戊申年(1908年)一個叫陳振先的人中了榜眼,在廣東歷史上,科考中頭三名的很少,所以清政府特賜殊榮,允許在門邊立起兩個高2.45米直徑1.4米的大石鼓,基座雕刻了嶺南地區的吉祥花木,以示彰表,成為陳氏書院門第與功名的象征。有了這些光環的庇護,陳氏逐漸將祖先牌位請入書院,這書院也就成了祠堂了,因此當地人稱它為“陳家祠”。(節選自《驚艷!廣州陳氏書院》) 圖2 陳氏書院正門口 圖3 陳氏書院前幅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詞),座落在廣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合資興建的合族大宗詞。該院集嶺南建筑藝術的大成,堪稱嶺南民間工藝、歷史文化的代表者。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后、東、西四院,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寬和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結構,總體采用“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嚴謹對稱,空間寬敞,主次分明,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筑。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既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風槽,又具有我國南方建筑的鮮明特色。
關鍵字: 書院門 便宜 免費 博物館 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