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浦路古老別墅風韻猶存
新河浦路
新河浦路一帶的老別墅風韻猶存,吸引了投資者垂青,其實在廣州培正路、煙墩路、寺貝通津等一帶和西關逢源街、昌華街也有為數不少的老別墅。有些老房子、老別墅成為酒吧、咖啡屋、茶吧等時尚休閑場所;有些被改作寫字辦公用途。如新河浦一帶的別墅區,這個區域別墅的較多業主在國外,而且較多物業被列為文物保護物業,雖然這里的舊別墅可出售,但新業主不可改變舊別墅的外觀,只可進行室內裝修。
以新河浦路上的別墅群為代表的東山民居建筑大多誕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住宅樓房一改傳統建筑“青磚石腳”西關大屋的格調,以獨有的厚重紅磚為基調,吸取歐美各類別墅形式結合地方建筑特點而建,令這一帶呈現了獨特的異國風貌。最特別的是,東山洋樓多是獨樓獨戶的大戶人家住宅,擁有不小的院落,與西關成排成列緊湊的老房子相比,明顯多了幾分氣派。
這批東山洋房里曾居住過國共兩黨著名的人物,如毛澤東、廖仲愷等,也曾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如“中共三大”。而今,這些有著歷史意義的古建筑,有的已灰飛煙滅,湮沒于歷史長河中,有的則舊貌換新顏,仍散發著昔日的光彩。
新河浦路22號-24號春園是一個值得寫入歷史的建筑,春園在黨史上地位赫然。從1923年,中共中央機關辦公處一直設在這里。中共三大期間,春園成了黨中央機關人員的活動地方,包括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代表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都住在春園24號二樓,并在此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問題,起草大會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
如今游覽24號別墅仍然氣派,門前的兩個大柱上蹲著兩只威風的石獅子,鐵門上刻著“春園”兩字。據說后來,春園轉賣給了一位華僑。現在,春園22號是幼兒園,而24號、26號多次被轉手,現成私人住宅。相比之下,24號明顯更具“光彩”,外墻被粉飾一新,門口除了一對石獅子“看門口”外,牢固的銅色大鐵門更是增加了房子的豪氣。
關鍵字: 別墅 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