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路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路
走在通往光孝寺的光孝路上,沿途會經過一座基督教堂——光孝堂,與寺廟相去不遠。“海上絲綢之路”不但帶來了經貿往來,更為廣州輸入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廣州是佛教最早傳播地區之一,在南朝時期,印度菩提達摩航海東來,在廣州結革為庵,開中國佛教之源;在伊斯蘭教創立初,廣州誕生了國內最早的清真寺——光塔寺,而1888年竣工的圣心天主教堂也是中國最為龐大的哥特式教堂。
光孝寺見證了廣州的歷史。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公元前二世紀,這里原本是西漢南越王趙氏宅地。三國時,吳國貴族——后來的經學家虞翻居此講學長達30年之久,所以又稱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贈宅為寺,這里開始成為寺廟。光孝寺歷史上曾經多次易名,光孝寺之名得于宋高宗年間,沿用至今已有800多年。
在佛教歷史上,光孝寺地位特殊,公元676年的一天,光孝寺印宗法師正在傳授經文,一個外來的和尚悄悄進去恭聽,突然吹來一陣大風,懸掛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飄動,僧侶們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幡是無情物,是風在動。”另一個和尚堅持說:明明是幡動,哪里是風動?一時間雙方各執一詞,那個旁聽的外來和尚便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在座的人一聽,無不感到震驚,印宗法師見來者出語不凡,邀請他入室詢問,才知道眼前的便是人們追尋了16年的六祖惠能。傳承了五祖衣缽的惠能為了逃避神秀等人追殺,回到故鄉新興長期隱居。于是惠能在光孝寺接受削發受戒,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宗師。從此,光孝寺更加名聲大噪。
在建筑上,光孝寺也有驚人之處,大殿的屋檐適應了廣州高溫多雨的氣候,巨大的屋檐伸出近3米,這個長度在使用鋼筋混凝土的當代也算驚人,但這巨大的出檐完全靠層層的木坊交錯疊置的技巧懸飄出去,這樣巨大的斗拱和出檐,顯示了鼎盛時期的大唐雄風。
光孝寺里文物和遺跡眾多,有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唐朝的六祖發塔,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等,它們對于研究中國佛教歷史以及廣東歷史具有相當價值。
關鍵字: 光孝寺 維修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