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烏鎮,喧囂背后是無奈
之前來過烏鎮,大約本世紀初,當時經常跑上海,一不小心就拐到烏鎮,當時東柵剛開放不久,游客還不是太多,感覺江南水鄉味道很足,也很生活。
后來又去了一次,感覺不是很好,尤其是周邊餐館讓我很惡心。這次去,很勉強,純屬陪游,有過上次景區周邊餐館的傷害經歷,我就讓大伙途中找了家清楚的餐館先簡單用了餐,然后再到烏鎮。
現在的烏鎮,確實實實在在的旅游地。
當年,這樣的場景是隨處可見,現在不同了,可得需要塑像來固定,讓人日后能想起烏鎮人曾經的生活。
財神灣,原本是船掉頭的地方,因為附近有個財神廟,就叫財神灣了。
大伙扎堆往那兒擠,總想漲點財氣帶回,殊不知這財神是烏鎮的財神,忽悠你來,留下你錢。
這船是個戲臺。想象一下,假如正好有一臺戲在這里演出,我們就在周邊的長廊、窗臺觀賞,最好是坐在船上咂酒品茗嗑瓜子,該是如何愜意!
烏鎮最大的看點應該是枕水人家,也就是以水閣為代表的民居,逶迤數里,蔚為奇觀。
水閣臨水而建,一半在陸地,一半伸出水面,開窗見船,掀板露水,夜夜枕水而眠。
這一帶估計是當時的富人區吧
縱橫交錯的水網,橋是免不了的,也不知道烏鎮究竟有多少座橋,幾乎是“百步一橋”。
去過烏鎮的人,大凡都走過這“逢源雙橋”吧,它由左右兩座小橋并列而成,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
過去是按照男左女右的習俗過這橋,現在就附會成了左升官、右發財。
橋下有水柵欄,是古代水路進出關卡。
巷道
這些巷子大多都是直通水邊
百床館
烏鎮的門票,包括一大堆主題館
從茅盾家出來,有個林家鋪子,不知是原有的,還是盜用茅盾的
對于烏鎮,我感覺不怎么樣。一是鬧,玩得不自在,逛古鎮原本圖個悠閑,現在倒好,比在家還累;二是雜,也許是烏鎮沉淀的東西太多,但都想表現,反而讓人淡化了對“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感知,這才是最具特色的東西。
關鍵字: 烏鎮 江南水鄉 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