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阿育王寺之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寧波,浙江的第二大城市。這里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這里現在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浙江富裕的地方。而在歷史上,宋紹熙二年,即1191年,寧波就被稱明州。說明從那時候起,它就是浙東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而過去的中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自然而然地落戶于此,這是絲毫不奇怪的事情了。由于前兩次來寧波,都沒有游覽位于寧波市鄞州區的阿育王寺,一直抱憾在胸。所以,這次,我是在去菩陀山之前,決定抓時間去那里游覽,真的是開心極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相傳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前2世紀),在波吒利費城舉行了佛教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結集,編纂整理經、律、論三藏經典,并派遣僧侶四方傳播佛教,使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他還取出王舍城大寶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令羽飛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立一塔。”在中國,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晉會稽鄞縣塔,即今浙江寧波鄞州區阿育王寺的舍利寶塔。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由于有此名塔,自然香火鼎盛,建筑宏偉,現存的主體建筑為清代。它依山建寺,坐北朝南。中軸線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法堂(樓上藏經樓)。東、西兩側為廂房及附屬建筑。天王殿七間,通面寬30.36米,通進深18.20米。三大殿均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結構,舍利殿屋頂蓋金黃琉璃瓦,內有舍利塔。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阿育王寺寺內有二塔,一塔建于山上,俗稱上塔,一塔建于山下,俗稱下塔,上塔已殘。下塔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磚木結構,仿樓閣式,六面七層,高約36米。寺內另存有唐、宋碑刻,唐石雕造像等,并設有宗教文物陳列室。由于阿育王寺作為元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我從寧波汽車東站來到這里,顯然比89年的時候要方便多了,已經是公交直達了。宏大的寺院內,古木森森,建筑巍峨。游客中都是中老年的香客團隊,我麻煩一個香客給我留影,那老人家告訴我,盡管他居住在浙江寧海,離這里不遠,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來這里,今天總算和幾個同村的老人一起來了了心愿。可見,這寺廟在民間的信仰力度占據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中國經濟 佛教文化 歷史 浙江 阿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