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海去捕魚
2007年4月15晨5時我和同伴小陳、老章模黑起床和船老大吳瑞慶向海邊走去!這是我有生第一次出海捕魚,心里有些緊張。漁船停泊的海灣在山坡下,露水將山石潤得溜滑,山路陡峭峻險,我們幾乎是橫著走路,一不小心便滑了一下,還未出師就驚了一身冷汗,幸好沒有跌入懸崖。 近海捕撈的漁船是7米長2米寬的木船,用手扶拖拉機上的那種發動機作動力。船無蓬,一格有蓋的小船艙里放有海水,供活養魚用,使上岸的漁保持最鮮狀態。 作完必要的穿救生衣、用塑料袋保護好相機等準備工作后,漁船起錨迎著早潮,向著太陽即將升起的地方駛去。俗話說“無風三尺浪”,看似平靜的海面實際有1米多高的浪頭,船一會躍上浪尖,一會沉入浪谷,像蕩秋千一般。 在一處黑礁附近,吳老大開始作業,一手扶著發動機手柄,一手收網。他每天出海一次,在7個不同海域作業,這些點上放有昨天撒下的魚網或魚籠,經一天一夜埋伏誘敵后,現在開始收獲。上百米白色尼龍網一截一截扯到甲板上,就是不見魚。吳老大臉上陰沉沉的,他說:“這幾年海洋污染了,魚越來越難捕撈了,以前出海一次打的魚船艙裝不下,墨魚可用撈網篼,一下子就搞幾百斤,現在出海一次只能打幾條魚。”他駛船轉了一圈,無奈地將網又放入海里。 在第二個海域往上拉扯的是纜繩連接的魚籠子,魚籠二尺直徑,用網線織成漏斗型,中心放有誘餌盒,汲引小魚、蝦、螃蟹等入內,進得來,但出不去。首先在籠里出現的是一只紅色的大螃蟹,我們仨歡呼起來:“開張了!”。吳老大冷冷地說:“這是肥皂蟹,因一股肥皂味得名,不能食用的。”不要緊,繼續努力,我幫老大開船,讓其專心打撈,大海不負有心人,終于在拉起的籠子里發現了1只梭子蟹,接著有蝦,接著還有魚,大約拉5個籠子有一次收獲。吳老大臉色陰轉晴,露出微笑。 在稍遠的第三個海域作業點起網時打到一條約5斤重的大鱒魚,在沖破烏云的霞光里,吳老大哈哈大笑起來,他高興地說:“這種魚已很少見,這條魚在桃花島魚市上可賣300元。”他還告訴我們:“每年打魚收入5萬元,兒子在南韓漁船上打工年收入5萬元,老婆利用200平米自家房經營家庭旅館年收入也有5萬元,還有一個小兒子在鎮上開理發店,自養自沒問題。”吳老大顯然對小康生活很滿意。小陳抓著大魚欣賞個沒完,當場宣布:“此魚及此次出海戰利品全部買斷!”老章是位攝影家,忙著將喜悅的豐收瞬間收入鏡頭。 吳老大是個細心的人,告誡我們不要多動,防止暈船和落水。這不,一個多小時顛簸終于使我的腸腸肚肚糸統徹底崩潰,不由自主地大口嘔吐起來,天昏地暈、腹如刀絞。漁船只好中途返航,放下疲憊不堪的我們仨個不合格船員后,船老大只身向更遠處的4個作業點駛去。 晚餐在船老大家,他老婆將當天打撈的9種海產品做了一桌海鮮,食欲大增的我們還喝了一罐舟山黃酒,這是我一輩子吃過的最美味的海鮮大餐! 從此,我不再言魚貴!(附圖1-19:[原創]《東海打魚記》2007年4月15日攝于浙江舟山桃花島
關鍵字: 東海 捕魚 船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