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枕水人家__浙江烏鎮東大柵
烏鎮,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樸 清雅之地。她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璀璨瑰麗的文化財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創造著自己的輝煌。沿著古鎮幽長的石板路,來找尋她獨特的水鄉風韻及深厚的文化內涵,帶你走進晚清烏鎮的時空。烏鎮的歷史悠久而燦爛,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創造著那個時代的文明,鎮東郊潭家灣古文化遺址可以作證。春秋時,烏鎮為吳疆越界,戰事頻繁,吳國曾駐兵于此以防御越國,故得名烏戍。從此,納入國家的政治建制。唐咸通十三年(872)始建鎮。 宋嘉定年間,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為兩鎮,市河以西為烏鎮,屬吳興縣(今湖州市)市河以東稱為青鎮,屬桐鄉市。新中國成立后,即1950年,烏青兩鎮合并,統稱烏鎮。 烏鎮,曾是周邊地區的集商重地,規模鼎盛時達十萬人之多,從現存的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與整體風貌來看,就足見當時街肆的繁華。歷史上也曾有“一觀二塔三宮六院九寺十庵”之說。可見,歷史上的烏鎮文化燦爛。經過歲月陵替,風雨滄桑,而保存下來的十幾萬平方米的江南典型水鄉民居群及十幾座古橋梁,訴說著古鎮的清純與從容。同時,古鎮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茅盾故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潭家灣遺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三處:六朝遺址,唐代銀杏,修真觀戲臺。 烏鎮歷來文人薈萃,人才輩出,如梁昭明太子及其老師沈約,一代丞相裴休,陳與義,更有藏書家鮑延博,光緒帝老師夏同善,近代文學巨匠-茅盾,沈澤民,嚴辰,嚴獨鶴,孔另境等曾游學或寓居于古鎮。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烏鎮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有了她在江南古鎮中的地位。 為了使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得以有效保護和永久延續,讓古鎮燦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現光彩,1999年5月,經過二年之久的醞釀,桐鄉市委,市府作出了把烏鎮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作為桐鄉發展第三產業,建設文化名市的重要舉措。為此,市委,市府組建了烏鎮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并發動十三個經濟實力雄厚的部門和單位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實施對千年古鎮烏鎮的保護整治與合理開發。 烏鎮分為東大柵和西大柵,古鎮的舊貌多集中于東大柵,現將3月底去該地所拍的片子在這里集中發!
關鍵字: 烏鎮 歷史 浙江 瑰麗 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