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濃濃依戀---西湖
西湖歷代文人騷客為之傾倒并賦予贊美之詞。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杭州回舫》詩中稱:“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知月”。在《泠泉亭記》開頭寫道:“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兩任“西湖太守”的蘇東坡則把西湖比喻成“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耳……杭州無西湖,如人去眉目,豈復為人乎。”《飲湖上初睛后雨》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在杭五年,寫詩300首贊美西湖。還有蘇晏殊、陸游等等著名詩人都寫下千古留傳的贊美西湖的詩篇。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到這里,感慨這里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極言杭州之美。然而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沿湖十多個公園名勝區組成,總面積60平方公里,有風景名勝60多處。西湖湖域面積6。7平方公里,且三面環山,一面瀕城。湖中孤山峙立,蘇堤、白堤、楊公堤似錦帶縱橫其間,把西湖分割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鼎立波中,湖面清似明鏡,風光明媚秀麗。散布在叢山和西湖周圍星羅棋布的風景名勝古跡,令無數中外游人為之神往。蘇堤是西湖的一條最亮麗的風景線,景色迷人多姿。自從它南北貫通以后,很快成了湖上游覽的熱點地段。尤其是在南宋,一度成了一個與“天竺香市”、“吳山大觀”齊名的湖中集市。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堤橋成市,歌舞從之,走馬游船,達旦不息。”如今的蘇堤,楊柳依舊,鳥語花香,游人綿延數里,川流不息。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蘇堤上的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變化有致,韻味十足,美景連連,奇幻誘人!“六橋煙柳”為西湖十勝景之一,有詩云:“畫橋六曲繞湖頭,最愛晴煙柳上浮。淺水籠寒橫晻靄,微風熏暖弄輕柔。全梭隱見聞黃鳥,錦纜縈紆出彩舟。遍倚赤欄頻注目,為憐張緒舊風流。”??漫步蘇堤,近觀遠眺,步移景換,六橋煙柳,妙趣自成。映波橋,垂楊帶雨,云煙霧繞,傍依花港觀魚,左右映帶,妙趣橫生;鎖瀾橋,清波蕩漾,在此眺望外西湖,近處綠島之潭,倩影清清,遠處保俶塔,輕紗遮面;望山橋,通覽湖面,映帶層疊;壓堤橋,花木扶疏,平穩含靜;東浦橋,東望日出,西看日落,夕陽無限,心曠神怡;跨虹橋,雨后彩虹,湖空碧麗。??跨過映波橋,穿過舒同題寫的“花港觀魚”牌坊,進入花港觀魚。花港觀魚始建于南宋,為一座大型花園。據記載,從前在西山大麥嶺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浴鵠灣的清澈小溪經此流入西湖,故名“花港”。山下原有一位有權勢的內侍宮盧允升建的私家園林“盧園”。盧園中疊石為巒,鑿地為萃池,且多奇花異草,放養有五色金魚十多種而名聲遠揚,后宮廷將盧園列為西湖十勝景之一,稱之為“花港觀魚”。??南宋以來,盧園逐漸荒蕪,景色已遠遜玉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游湖時,十分欣賞此景。于是,廢園重建,蓋亭砌池,飼養奇魚,亭后又疊石為山,繞以回廊,并親手書寫“花港觀魚”碑。??花港觀魚以“魚”為中心,穿過大草坪,便是魚樂園。只見這里熱鬧非凡,很多游人圍著魚池投餌垂釣,群魚翻騰水面,追逐爭食,紅光波影,有聲有色。池的岸邊立有一塊狀如躍水魚兒的山石,石上刻有“花港觀魚”四字。魚池的另一邊有一塊取名“砑石”的天然觀賞石。在曲橋西南的池邊,點綴著一座重檐八角的“印景亭”。花港觀魚內還有各種各樣的牡丹,花色品種赤的叫南紅,紫的叫魏紫,黃的叫姚黃,青的叫綠蝴蝶,粉紅的叫玉縷青,淺紅的叫玉梅壺,雙色的叫粉二喬,白色紅點的叫胭脂點玉。其中尤以“面大若盤、圓正如覆種”的魏紫和“色極鮮潔、精彩射人”的姚黃最為名貴。??在花港觀魚碼頭乘船游覽西湖。游船在碧綠的湖面上劃過,船后蕩起一條條波紋。船至湖心,湖寬天高。站在船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遠處,群山逶迤綿連,曲曲層層,它們把西湖景觀從平遠引向高遠。北面
關鍵字: 山水 杭州 白居易 蘇東坡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