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新葉村,一個遺世獨立的舊夢
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有序堂”是村民的活動中心,古村落的建筑基本以其為中心興建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在新葉村總祠“有序堂”里,在先祖畫像的“注視”下,這個走過了七個多世紀的龐大宗族,依舊延續著血緣和傳統新葉村位于浙江建德市南部,東與蘭溪市接壤,南與上吳方村為鄰,西北枕靠玉華山、道峰山,距330國道線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慈巖“江南懸空寺”6公里。780年,一個龐大的宗族宋寧宗嘉定年間,新葉村始祖葉坤隨南遷的宋皇室從中原來到浙江,并入贅尋找色彩艷麗的秋色相約同行旅行更精彩12星座的旅游目的地驢行日志,記錄旅程湖岑(今浙江建德壽昌境內)夏家,后夏姓人因不堪土地貧瘠遷走。留下來的葉氏后裔在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700余年的漫長歲月,竟成繁衍二十九代、人口3000余人的龐大氏族聚落。在遠離塵囂的山坳里,在那片并不富饒的土地上,頑強地維系著血脈的傳承和傳統的接力。走進這個國內最大的葉氏聚居村,踏在光可鑒人的青石板路上,七個多世紀漫長的宗族發展史,隨著狹窄、潮濕的小巷,高大、斑駁的烽火墻,莊嚴、肅穆的宗祠漸漸清晰起來。兩年里,我六赴新葉村采風、拍片,這個看似普通卻極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江南村落,總有一股神秘的不可抗力,使我樂此不疲……村子展現明清古建筑在密如蛛網般的小巷里穿行,有如置身迷宮。還記得第一次來新葉村時,若不是熱心的村民帶路,幾乎走不出村子。新葉村現有明、清古建筑200余幢,相對偏僻的地理環境、落后的商品經濟、根深蒂固的宗法觀念,使得這些歷盡滄桑的古建筑能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據說,除非自然倒塌,新葉人從不將祖屋拆毀,整個村子成了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館。而在這里生活了七個多世紀的葉氏家族,也同樣保留著祖先的遺風。隨意走進一戶農家,主人都會如數家珍地向你介紹自家宅子的歷史和淵源;村民們會熱情地邀請你去他們家看看;害羞的孩子會不聲不響地捧出切好的西瓜塞到你手里,然后飛快地躲到母親身后,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你……奠定今天新葉村總體格局和建筑秩序的,是始祖葉坤之孫——三世祖東谷公葉克誠(1250年—1323年)。葉克誠窮其畢生精力,為整個宗族村落定下了基本的位置和朝向,又從村后的玉華山上引來溪水,解決了灌溉和日用所需,宋末元初時,葉氏人口已逾50人。由于新葉村葉氏以玉華山為祖山,故又稱玉華葉氏。他們在村外西山崗修建了玉華葉氏的祖廟“西山祠堂”,并修建了“外宅派”的總祠“有序堂”。之后,葉氏族人便以“有序堂”為中心,逐步建起了房宅院落,成為了今天新葉村的雛形。和其他古村落一樣,“耕可富家,讀可榮身”的傳統思想至今仍能在新葉村里找到歷史的烙印。“有序堂”的戲臺上有四幅頗值得玩味的楹聯:“曲是曲也,曲盡人情,愈曲愈明;戲是戲也,戲推物理,越戲越真。”,“文中有戲,戲中有文,識文者看文,不識文者看戲;音里藏調,調里藏音,懂音者聽調,不懂調者聽音。”淺近易懂,似調侃卻又深含處世哲理。古村族譜可能無后村里負責編撰、修訂族譜的葉昭標老人是始祖葉坤的第25世孫。筆者數次造訪新葉村,幸得葉老的指點和幫助。據老人介紹,現在的新葉村共有3900多人。從始祖葉坤至今,已傳至第29輩,村子里輩分最高的是第21輩的葉新棠老人。現在,村里僅存5個支派,分別是崇仁派、崇智派、崇德派、崇義派、余慶派,均為“外宅派”的子孫。老人拿出了平時從不輕易示人的“玉華葉氏宗譜”給我們參考。該宗譜編寫于民國二十七年,雖略顯陳舊,但保存依舊完好。據葉昭標老人講,一般來說每隔一個甲子(60年),才會重新編撰族譜,但如有特別重大的事件發生,也可破例。據宗譜記載,曾有一次重編族譜只間隔了27年。而每一次新的宗譜編撰完成,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宗譜大典,同時將老的宗譜銷毀,新宗譜將分發給各個支派各自保管。老人說,新的宗譜已于今年年初完成。祭宗譜大典頗為神秘,惜筆者與之無緣,甚是遺憾。談及今后新葉村的發展,老人頗有感觸:“年輕人大都出去闖世界,村子現在的生活條件也好了,只是這祖宗傳下來的宗譜,到下一次編撰和修訂恐怕就無人能主持了!”其實,這也是很多中國現存的古村落所共同面臨的難題——傳統歷史文化的接力,往往在經濟發展的潮水面前不堪一擊。祭祖典禮依舊延續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新葉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祖典禮,這是“獻給祖先的祭禮”,其在葉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熱鬧程度遠勝于傳統的“中秋節”和“春節”。祭祀費用由各支派分攤,錢多者出錢,無錢者出力。今年正好是宗族中實力最強的崇仁派的“大年”,可謂十年一遇。該派系的1000多子弟每人出資10元,共集資萬余元,獨立承擔了今年的祭祖大典,并擔任主祭。當日凌晨六時,新葉村的輪廓在玉華山濃重的霧靄中若隱若現。在密如蛛網般的深巷里,神秘的銅鑼聲響起,提醒著這個龐大宗族的每一位成員,祭祖大典的序幕已經拉開。一大群十二三歲的孩子手持各色旌旗在崇仁派的宗祠“崇仁堂”外的空地上嬉鬧著。一會兒,族里的長輩將要給他們指派重要的“任務”——跟在開道的銅鑼隊之后,舉起旌旗,排成長隊,成為整個祭祀隊伍中最搶眼的部分。這些孩子多數是始祖葉坤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世孫,在他們眼里,莊嚴肅穆甚至略帶神秘的祭祖大典,更像是一場熱鬧而有趣的表演。今年“三月三祭祖日”是星期五,孩子們所在的學校破例給他們放了一天假。宗制家法在江南的一些古村落里有著絕對的權威和極大的影響力。早上七時正,祭祀隊伍出發了。村民們手持各式“兵器”,從“崇仁堂”魚貫而出,孩子們舞動著旌旗緊隨銅鑼隊,村里幾個壯小伙則一直趕在隊伍之前,放起震天響的火銃。繞村一周后,綿延約1公里的祭祀隊伍走上田間小路,他們的目的地是距新葉村1.5公里外的玉泉寺。作為這方圓幾十里內惟一的寺廟,玉泉寺一直是新葉村人祈福求祥、占卜祭祀的重要場所。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有序堂”是村民的活動中心,古村落的建筑基本以其為中心興建572){this.height=572/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72;}">在新葉村總祠“有序堂”里,在先祖畫像的“注視”下,這個走過了七個多世紀的龐大宗族,依舊延續著血緣和傳統新葉村位于浙江建德市南部,東與蘭溪市接壤,南與上吳方村為鄰,西北枕靠玉華山、道峰山,距330國道線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慈巖“江南懸空寺”6公里。780年,一個龐大的宗族宋寧宗嘉定年間,新葉村始祖葉坤隨南遷的宋皇室從中原來到浙江,并入贅尋找色彩艷麗的秋色相約同行旅行更精彩12星座的旅游目的地驢行日志,記錄旅程湖岑(今浙江建德壽昌境內)夏家,后夏姓人因不堪土地貧瘠遷走。留下來的葉氏后裔在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700余年的漫長歲月,竟成繁衍二十九代、人口3000余人的龐大氏族聚落。在遠離塵囂的山坳里,在那片并不富饒的土地上,頑強地維系著血脈的傳承和傳統的接力。走進這個國內最大的葉氏聚居村,踏在光可鑒人的青石板路上,七個多世紀漫長的宗族發展史,隨著狹窄、潮濕的小巷,高大、斑駁的烽火墻,莊嚴、肅穆的宗祠漸漸清晰起來。兩年里,我六赴新葉村采風、拍片,這個看似普通卻極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江南村落,總有一股神秘的不可抗力,使我樂此不疲……村子展現明清古建筑在密如蛛網般的小巷里穿行,有如置身迷宮。還記得第一次來新葉村時,若不是熱心的村民帶路,幾乎走不出村子。新葉村現有明、清古建筑200余幢,相對偏僻的地理環境、落后的商品經濟、根深蒂固的宗法觀念,使得這些歷盡滄桑的古建筑能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據說,除非自然倒塌,新葉人從不將祖屋拆毀,整個村子成了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館。而在這里生活了七個多世紀的葉氏家族,也同樣保留著祖先的遺風。隨意走進一戶農家,主人都會如數家珍地向你介紹自家宅子的歷史和淵源;村民們會熱情地邀請你去他們家看看;害羞的孩子會不聲不響地捧出切好的西瓜塞到你手里,然后飛快地躲到母親身后,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你……奠定今天新葉村總體格局和建筑秩序的,是始祖葉坤之孫——三世祖東谷公葉克誠(1250年—1323年)。葉克誠窮其畢生精力,為整個宗族村落定下了基本的位置和朝向,又從村后的玉華山上引來溪水,解決了灌溉和日用所需,宋末元初時,葉氏人口已逾50人。由于新葉村葉氏以玉華山為祖山,故又稱玉華葉氏。他們在村外西山崗修建了玉華葉氏的祖廟“西山祠堂”,并修建了“外宅派”的總祠“有序堂”。之后,葉氏族人便以“有序堂”為中心,逐步建起了房宅院落,成為了今天新葉村的雛形。和其他古村落一樣,“耕可富家,讀可榮身”的傳統思想至今仍能在新葉村里找到歷史的烙印。“有序堂”的戲臺上有四幅頗值得玩味的楹聯:“曲是曲也,曲盡人情,愈曲愈明;戲是戲也,戲推物理,越戲越真。”,“文中有戲,戲中有文,識文者看文,不識文者看戲;音里藏調,調里藏音,懂音者聽調,不懂調者聽音。”淺近易懂,似調侃卻又深含處世哲理。古村族譜可能無后村里負責編撰、修訂族譜的葉昭標老人是始祖葉坤的第25世孫。筆者數次造訪新葉村,幸得葉老的指點和幫助。據老人介紹,現在的新葉村共有3900多人。從始祖葉坤至今,已傳至第29輩,村子里輩分最高的是第21輩的葉新棠老人。現在,村里僅存5個支派,分別是崇仁派、崇智派、崇德派、崇義派、余慶派,均為“外宅派”的子孫。老人拿出了平時從不輕易示人的“玉華葉氏宗譜”給我們參考。該宗譜編寫于民國二十七年,雖略顯陳舊,但保存依舊完好。據葉昭標老人講,一般來說每隔一個甲子(60年),才會重新編撰族譜,但如有特別重大的事件發生,也可破例。據宗譜記載,曾有一次重編族譜只間隔了27年。而每一次新的宗譜編撰完成,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宗譜大典,同時將老的宗譜銷毀,新宗譜將分發給各個支派各自保管。老人說,新的宗譜已于今年年初完成。祭宗譜大典頗為神秘,惜筆者與之無緣,甚是遺憾。談及今后新葉村的發展,老人頗有感觸:“年輕人大都出去闖世界,村子現在的生活條件也好了,只是這祖宗傳下來的宗譜,到下一次編撰和修訂恐怕就無人能主持了!”其實,這也是很多中國現存的古村落所共同面臨的難題——傳統歷史文化的接力,往往在經濟發展的潮水面前不堪一擊。祭祖典禮依舊延續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新葉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祖典禮,這是“獻給祖先的祭禮”,其在葉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熱鬧程度遠勝于傳統的“中秋節”和“春節”。祭祀費用由各支派分攤,錢多者出錢,無錢者出力。今年正好是宗族中實力最強的崇仁派的“大年”,可謂十年一遇。該派系的1000多子弟每人出資10元,共集資萬余元,獨立承擔了今年的祭祖大典,并擔任主祭。當日凌晨六時,新葉村的輪廓在玉華山濃重的霧靄中若隱若現。在密如蛛網般的深巷里,神秘的銅鑼聲響起,提醒著這個龐大宗族的每一位成員,祭祖大典的序幕已經拉開。一大群十二三歲的孩子手持各色旌旗在崇仁派的宗祠“崇仁堂”外的空地上嬉鬧著。一會兒,族里的長輩將要給他們指派重要的“任務”——跟在開道的銅鑼隊之后,舉起旌旗,排成長隊,成為整個祭祀隊伍中最搶眼的部分。這些孩子多數是始祖葉坤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世孫,在他們眼里,莊嚴肅穆甚至略帶神秘的祭祖大典,更像是一場熱鬧而有趣的表演。今年“三月三祭祖日”是星期五,孩子們所在的學校破例給他們放了一天假。宗制家法在江南的一些古村落里有著絕對的權威和極大的影響力。早上七時正,祭祀隊伍出發了。村民們手持各式“兵器”,從“崇仁堂”魚貫而出,孩子們舞動著旌旗緊隨銅鑼隊,村里幾個壯小伙則一直趕在隊伍之前,放起震天響的火銃。繞村一周后,綿延約1公里的祭祀隊伍走上田間小路,他們的目的地是距新葉村1.5公里外的玉泉寺。作為這方圓幾十里內惟一的寺廟,玉泉寺一直是新葉村人祈福求祥、占卜祭祀的重要場所。到了傍晚,祭祀的隊伍回到村中,所到之處,家家戶戶在門前擺上香燭“迎神”。“崇仁堂”內更是鼓樂喧鬧,村民們帶著自己的祭品擁向祭臺,在祖先掛像前祭拜、祈福。在“崇仁堂”前廳,“八仙”、“魁星”、“財神”按序登場,重復了剛才在玉泉寺的儀式,以示將象征文運、財運、官運帶回了村內。接下來,便是連續三天近乎狂歡般的社戲、集市,整個新葉村被帶入祥和而略感神秘的氛圍里……后記一如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個自然村落,新葉村既沒有聲名顯赫的歷史人物和玄妙的神話、典故,也找不到氣勢恢弘的建筑,甚至在其700余年的發展史上,也僅僅是在清康熙年間出過一位進士。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看似平凡的村落,卻在當今四處充斥著文化快餐和電子垃圾的文明社會中固執地捍衛著自己的傳統,幾近虔誠地守護著這個擁有3000多人口龐大宗族的精神圖騰,以堅不可摧的家族制度維系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成為中國農村宗族制度和民俗文化的一個活注腳。特別提醒新葉村屬于尚未開發的古村落,當地沒有旅館或招待所。游客住在當地農家正好體驗農村生活,但因住宿條件有限,最好自備睡袋。著名的蘭溪諸葛八卦村離新葉村僅數公里,可順道前往。
關鍵字: 傳統 古村落 懸空寺 浙江建德市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