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西塘,朱顏似猶在
天色微明,老穎還在西塘的睡夢里,我悄悄地起了身,打開橫門木栓,提著我的睡袍,沿著幽暗曲折的小廊,輕躡進隔壁一間空客房里。這間客房無人居住,后窗半開,我探頭望去,卻正是昨夜我們進古鎮時走過的那條小巷。青石板鋪就,清潔悠長,一只黑白相間的小狗慢悠悠的遛過去,睬也不睬我。長長的伸個懶腰,洗漱更衣,換上我特意為江南而帶的一襲長裙,古鏡臺前,自我感覺甚是良好。出門便過河,橋上駐足,天是亮藍的,水是湛綠的,天水間橫橫鋪去的卷軸,是睡眼尚惺忪的古鎮。青瓦白墻、木柵花窗倒映在水中,仿若晨起的美人攬鏡自顧,搖曳生姿,溫婉動人。岸邊民居只有一戶人家開了門,門前河邊小小的火爐里裊起陣陣青藍的煙。沿河走在廊棚下,恍若行于時空的隧道,四圍悄靜,只有我那按捺不住的新鮮喜悅在隱隱升騰。朝陽不升,天空欲雨未雨,雖是旅人,而我心里是踏實的,因為有了廊棚,西塘便是不怕雨的。臨河人家用圓木撐起烏黑的廊棚,緩緩地向河道傾斜著,時而高揚,時而低回,蜿蜒起伏而又和諧統一。沒有什么人命令,也沒有什么人組織,只為了雨天的行人能夠避雨,能夠照常方便的出門行走,西塘的家家戶戶便都搭起了廊棚,自古至今,綿延千里。這是西塘的善。 轉過一道彎走不多遠便看到一長排掛著燈籠的游船泊在那里,原是到了昨夜我們購買船票的地方。抬頭再一望,赫然竟是大名鼎鼎的送子來鳳橋。傳說當初造此橋時有一鳥飛顧,為取其祥瑞,故名“送子來鳳”。如今算來這橋已有三百余歲了,想必早已聽慣了數百年的流水輕吟、槳櫓淺唱,閱盡了兩岸舊事新人、繁華沉淀。行人漸漸多起來,三五孩童背著書包快步走過,白發老奶奶立在自己門前吃早飯,年輕的男男女女在水邊洗洗涮涮,自行車壓過石板,咚咚有聲。荷葉粉蒸肉和炸臭豆腐的香味飄散在窄窄的弄堂里。沿著小巷和廊棚信步閑逛,竟也一一見識了傳說中的石皮弄、燒香港、種福堂……終于覺得累了,揀個臨水的美人靠坐下,看對岸高高低低的馬頭墻,不經意間手便撫上那雕欄木格,欄格朱顏猶在,但終究已是痕跡斑駁。斑駁,那是不須問的,近在眼前,便是欄下那隔不斷的,似水流年……
關鍵字: 客房 小狗 流年 西塘 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