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嵊泗漁島的魚島風俗
嵊泗漁島
嵊泗漁島喪葬習俗
嵊泗漁島的喪葬習俗,十分明顯地繼承了吳越古風,具體與寧波沿海相類似,但因地處外海,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艱難的生存條件,又使嵊泗漁島的喪葬習俗有其獨特的悲壯凄涼之風。
嵊泗漁遍的喪葬過程中,也有筑壽域即俗呼做壽墳、送終、穿壽衣、報喪、守靈、吊儀、喪服、大殮俗稱入殮、開吊、上飯、孝榜、堂祭、出殯俗呼出喪、祭祀山神土地、入穴暖壙、燒草、吃羹飯、剃孝頭、做七、做百日、做周年羹飯、三周年送神主入宗祠,即為上棚又稱進主等一整套禮儀。在漁島諸多喪葬禮儀中,以出殯中的“獨龍杠”和“仙鶴朝天”等習俗最能體現吳越遺風
嵊泗漁島生育習俗
嵊泗漁島上的生育習俗,有許多獨特、奇民及諧趣之處。嵊泗漁民俗呼懷孕為“擔雙心”,懷孕后婦腹內有嬰兒,嬰兒也有心臟,即孕婦一人承擔兩個人的生命所需,有兩條性命;婦女剛懷孕時,不叫“擔雙心”,而叫“避魚”,因初懷孕時孕婦產生妊娠反應,聞到魚腥氣要惡心,甚至嘔吐,要避魚腥,久而久之,就用“避魚”這種懷孕過程產生的避免魚腥刺激妊娠反應的一種行為現象,來代指懷孕。這種俗呼,也只能在嵊泗這樣的漁島上產生,并被眾人心領神會,世代相傳。
嵊泗漁民稱妻子為“老人”,因此也稱初懷孕之孕婦為“避魚老人”,稱已有一定身孕的孕婦為“雙心老人”。對待“避魚老人”,漁民向來十分重視關心。娘家得知女兒懷孕后,要送糯米金火團 和豬肉、雞之類食物至女婿家。而夫家的婆婆得知家中要添丁后,也對兒媳更加關心。如“避魚 ”媳婦想吃臭海菜股、冬瓜糊之類風味素食,自己又不好意思去辦,婆婆即使問遍島上親著鄰舍,也一定設法弄到。而島上漁家也有個傳統的習俗,凡是“避魚老人 ”想吃臭海菜股、冬瓜糊之類防止妊娠反應的風味素食,不管哪一家,凡有即肯送給。
嵊泗漁島婚俗
主要分為“過書”、“好日”日字方言兩大部分。
“過書”即為訂婚,又俗稱“下定”、“遞庚帖”。舊時漁島上男子15--16歲,女子13--14歲,家中父母即在本島或鄰島中門第資財相當人家擇媳或選婿。一般情況下,男家選女孩貌好人端莊,女家選男孩身強力壯人下派。若初選后雙方意,則問明雙方年紀是否相當,生辰八字是否有相沖或相克。尤其是生肖,若是遇“龍虎斗”、“狗咬羊”,或是“雞犬不和”、 “羊落虎口”等生肖相沖、相克,雙方避免攀親,即使男子青少年雙方自己歡喜,其各家父母長輩也不會答應。若沒有生肖相沖、相克,則挽請親朋好友,或是島上媒婆,登上說親。一般總是男方主動挽媒上女家。
收到對方庚帖后,還須把庚帖壓在祖宗香火堂或灶君菩薩香爐下面三日。嵊泗漁家訂婚的禮儀講究“禮到”、“禮重”。“好熱”也有俗呼“好日”,即為結婚。結婚先要“定日子”。男方選定迎娶吉日之后,一般都應在婚期的前一年臘月將初選定的“好日”的日子告知女家征詢意見。如女家父母認為嫁女的準備來得及,各種條件已經具備,就答復媒人告訴男家同意。然后,男方根據訂婚時商定的額度,除訂婚送去部分,一次性送齊彩禮。女家則視男家所送彩禮多少,結合自家財力,置辦嫁妝。親朋好友聞知喜訊,紛紛送禮慶賀。男方親戚,一般還要置辦一桌較為在家盛的酒宴,招待即將當新郎之人,俗呼“待郎”。若遇上旺汛漁時,無暇置辦“待郎酒”或是即將成婚者執意從簡,也有送一只大蹄胖表示心愿的。
迎娶之日,舊時在嵊泗漁島,有錢娶親,男家發花轎,以當時貧窮受歧視的“墮民”手執名帖為使者,引導花轎和迎娶隊伍出發;窮人家,光以迎娶隊伍前往女家。花轎臨門,女家一般總是虛掩大門,待男家使者從門縫中塞入紅包,女家方才大開中門迎入娶親隊伍。
迎新娘抵夫家后,即行“拜堂”儀式,此乃為婚禮之高潮與中心。在嵊泗漁家傳統習俗中,有“拜堂成親”之說。男女即只有經過拜堂儀式,才能結為夫妻。拜堂儀式,主要有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舉行拜堂儀式后,“挈郎囝”即兩名父母雙全的男童,手拜捧花燭,引導新婚夫婦從鋪在地面的米袋上步入洞房。米袋一般為麻袋,須五只,走過一只袋即移入近洞房處,依次相傳,新人步步踏在“袋”上進洞房,像征著傳宗接代,代代相傳,五代相見亦即五世其昌之風俗吉語含意。
關鍵字: 景觀 杭州灣 浙江舟山 而且 舟山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