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風味平湖民俗風情館
平湖民俗風情館展品
館舍分區
館內共分生產習俗、生活習俗、文化習俗三大展區,設農業、紡織業、服飾、飲食、居住、行旅、婚育、民間舞蹈、民間戲曲、民間文學、民間美術等11個展室。平湖民俗風情館內共設生產、生活和文化習俗三大展區。生產習俗展區下設農業、紡織業兩個展廳;生活習俗展區下設服飾、飲食、居住、行旅、婚育、票證六個展廳;文化習俗展區下設民間舞蹈、民間戲曲、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四個展廳。目前,展出的民俗文物達2000余件。在陳述手法上,主要采用原汁原味的實物,輔以圖片、文字和模型。在重點習俗上,突出過程,渲染特色,以充分展示平湖的水鄉歷史文化。
主要景致
在這里,不僅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觀賞到“金平湖”傳統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民間文藝作品;領略到“金平湖”的歷史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的軌跡;瀏覽到“金平湖”的風俗、風光、風情,而且還能參與到一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可謂別有風味,情趣無窮。作為一家新生的具有深厚和獨特文化底蘊的專題博物館,平湖民俗風情館已成為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與傳統文化熏陶、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去出。
生活習俗展區
服裝。舊時,平湖農村的服裝面料以土布為主,俗稱“杜布”。在農村一般家庭都有木制織布機,女子大多會紡紗織布。明天啟《平湖縣志》載有:“棉花為蠶桑之外又一大利”。據記載在明代,平湖就有織機5萬余架,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平湖的紗布莊、印染店似雨后春筍,遍及鄉間集鎮。
農村的男青年,上街或出門作客,穿對襟白布衫,一般用土布打胡桃鈕扣(九至十三檔),緞腰褲;勞動時,穿灰色格子土布衫,灰黑色土布褲;冬天,男子身穿短棉襖,腰束大圍裙,俗稱“褕身布襴”。年輕女子有穿大紅大綠、花色單調外衣,內衣有穿肚兜,一般繡有福字、壽桃、喜鵲登梅等,或穿背心,俗稱“小掛肩”,外著斜襟短衫、長裙、長褲。
城鎮男子以穿士林布、府綢棉料為主的長衫馬褂;富有人家穿著面料以呢絨、綢緞為主。夏天,穿白紡綢或熟羅長衫,還有顏色不一的拷皮布衫。
城鎮女性,身穿齊膝上衣,下穿長褲;后流行各色旗袍,外套有各色短褂,下著長統絲襪或中褲等。
帽子:夏天,城鎮男子一般戴白殼涼帽,俗稱“白絲草涼帽”,還有“洋盆帽”。農村男子以戴“草帽”(麥桿編成)為主;雨天,戴斗笠,俗稱“箬帽”。女子以戴“兜頭巾”為主(用土布做的方形巾),也有用花毛巾兜頭。
冬天,戴瓜皮帽、羅宋帽,俗稱“行灶帽”,紹興籍人戴烏氈帽,還有自己編織的“絨線帽”,俗稱“頭繩帽”,老年人戴雙葉帽,俗稱“蚌殼帽”。
城鎮女性,一般不戴頭巾和帽子,僅在冬天用圍巾御寒。
鞋子、襪子。農村一般都以穿著自制圓口式布鞋為主。勞動時,腳穿草鞋、蒲鞋或蘆花蒲鞋。雨天,城鎮和富有人穿釘靴,農村中一般穿箬殼蒲鞋或赤腳。到了四十年代后,有低幫圓口襪子有布襪(用土布縫制),后出現機織紗襪,俗稱“洋襪”。到了民國才有絲襪、長統絲襪等。
生產習俗展區--稻作
平湖地處江南水鄉的杭嘉湖平原。河流成網,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為水稻的培育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水稻栽培歷史悠久,據現考古資料佐證,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到明代已培育有名貴品種的“香粳稻”,俗稱紅蓮稻,其“粒瘦而長、雪白、味香甘”。平湖種植水稻的傳統習慣為單季稻,即一年種二季作物,春花和單季晚稻,稱兩熟制,并根據特有的地理、水利等自然條件,形成了西北以糧油為主,東南以稻棉輪作兩大區域,這是平湖耕作制度的一大特點。解放后,耕作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有的單季稻改為雙季稻,從一年兩熟改成一年三熟(春花--雙季稻--連作晚稻),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水稻產量和復種指數。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平湖培養了許多雜交優良品種。目前,已形成了專業化的水稻種植區,例新埭的優質無公害大米,負有盛名而暢銷。
歷史上,平湖人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農具和農作環節外,還有一些地方習俗。其中對稻種谷的淘洗,用石灰水浸種消毒,催芽(俗稱孵谷),要由有經驗的老農民操作,旁人不能干擾多嘴,這樣才能提高催芽率。插秧的第一天,俗稱“開秧門”,象征種稻農事的開端。拔秧時,雙手所拔的秧合攏扎成秧把要留缺口,俗稱“秧門”。秧把有門,兆興旺,也便于分把插秧。如秧把無門,俗稱“一把頭”,則被認為不吉利。這一天,農家備魚肉酒菜,菜中“鲞魚”必不可少,寓意“想頭”之說。又備統盤,放豬頭、魚、酒等,先齋“田公田婆”,期望秋后豐收。拔第一只秧和插第一只秧時,忌開口,否則要手傷筋痛(俗稱“發秧瘋”)和疰手(俗稱“土吃”)。插秧時,兩人之間不可傳遞秧把,否則兩人易結冤。插秧人要自知,插得慢的人排在插得快的人后面,否則造成四周都插到了田頭,只有自己落后在中間,落得個無趣的結局,這種現象稱“穿長衫”,也稱“吊空埭”。有的人謙虛或自知不會插秧,尤其像新媳婦,就要客氣地說:“不會做人看大媽,不會種田看上埭”。插秧結束那天,俗稱“關秧門”,要安排充足勞力盡早完工,如天黑還未插完,俗稱田里“開天窗”,認為不吉利。“關秧門”的下一天,當家男人要上茶館,稱“吃汰腳茶”,媳婦要整洗家中衣物,拿著魚肉菜肴回娘家望父母,俗稱“插落黃秧,望望爺娘”。
平湖美食購物
1、紅爪姜
0次推薦生姜是平湖市的傳統特產,種植歷史悠久,尤以當湖街道出產質量最優。當湖生姜主要品種為“紅爪姜”,又稱蓮花姜,是姜中佼佼者,肉質脆嫩,纖維含量低,味辛辣鮮美,生吃熟食均可,鮮食和腌漬俱佳,歷來是揚州醬菜的首選品種。
2、杜瓜
杜瓜,學名栝樓,中藥名瓜蔞,俗稱苦瓜,是平湖傳統優質中藥材。瓜皮、瓜仁、根塊,均可入藥。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腸燥便秘等癥狀,具抗癌作用。平湖杜瓜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富含三萜皂、有機酸、糖類及色素。平湖杜瓜生產始盛于1935年,以新倉一帶居多,解放后擴展到全市各鄉鎮,20世紀70年代末成為全國杜瓜主要產區之一;80年代初,曹橋鄉大量種植杜瓜,并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生產體系,在產量、質量上均居全國之首,年產銷杜瓜量占全國的60%左右,已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杜瓜集散市場。
3、元青豆
元青豆亦稱烏、黑皮青仁豆,是黑毛豆中的上品。平湖元青豆,黑皮青肉,顆粒粗大,是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為市內傳統出口商品。元青豆燉豬蹄,具有催乳、補血等功能,是滋補佳品。《本草綱目》記述,黑豆能補腎、鎮心、明目、下氣利水、除熱祛風;用黑豆治病的單方有59條。黑豆又是卵磷脂、激素、維生素、蛋白質等到藥物的重要佐料。
4、蜂產品
平湖是王漿高產蜂種的發祥地,現有優質高產蜂群近10000箱。1998年,平湖開始創建油菜花牌100%鮮蜂王漿品牌,以其卓越的品質被消費者評為信得過產品。平湖同時培育王漿高產蜂種。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吉林、江西養蜂研究所,浙江、山東、福建等地農業大專院校多次引種研究,二次出口美國。由于平湖王漿高產蜂種的推廣應用,使我國蜂王漿產量從1987年的不到500噸,提高到目前的2500多噸。
5、平湖西瓜
平湖西瓜已有八百年的栽種歷史,它具有糖度高、汁多、瓤細、皮薄等優點,被譽為“江南第一瓜”,盛名海內外,曾遠銷香港、澳門、南洋等地。平湖優質西瓜品種層出不窮,從二十世紀初引種的“馬鈴瓜”,解放初期的“解放瓜”,直到近年來的“平優一號”瓜等,多次獲得省級西瓜品評會第一名。
6、平湖糟蛋
平湖糟蛋柔軟晶瑩,醇厚芬芳,營養豐富,鮮美開胃,有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既是佐餐的冷食佳肴,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品。它創制于250多年前的清雍正年間,嗣后作為貢品,受到乾隆皇帝御賜金牌嘉獎。
平湖民俗風情館服務指南
1、開放時間:上午8:00-11:00;下午2:00-5:00。
2、購票須知:
(1)票價:5元。
(2)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憑學校介紹信提前三天辦理預約參觀手續后實行免票。
(3)對學生個人參觀,憑學生證實行六折優惠;家長攜帶未成年子女參觀,對未成年子女實行免票。
(4)對歸僑、市級以上勞模、現役軍人和革命傷殘軍人、三十年以上教齡的教師、離休干部和老年人參觀,憑有效證件實行免票。
(5)為確保觀眾和展品安全,限定集體參觀每批次人數不超過50人,每批次間隔時間為半小時。
關鍵字: 嘉興市 展示 教育 江南水鄉 愛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