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蛇蟠島旅游區
蛇蟠島位于三門縣城以東17.5公里,島上因長期采石而留下資態各異的1300多個洞穴,故又稱quot;千洞島quot;.從巡檢司碼頭乘機船,舟行半小時即可抵達。島上海天勝景,曾使多少游人超然物我,樂而忘返。 船出海游港,進蛇蟠洋水域,海面豁然開闊,但見碧波滔滔,海鷗翱翔,機船馳騁。從左前方望去,在長風海水簇擁下,在藍天白云襯托下,蛇蟠島已露出了它的輪廓。傳說,蛇蟠島原名龍蟠島,島上群出起伏綿延,如巨龍盤旋,一旦風云際會,大有升天之勢。后來,不知被哪朝哪代的皇帝知道了,不由龍顏大怒:自古只有皇帝稱龍,荒野僻壤,哪來什么龍不龍?于是下旨一道,把它改成了蛇蟠島,沿襲至今。 島上氣候宜人,特別在盛夏季節,海風徐徐,涼氣習習,俗塵盡消。自明清以來,即為旅游避暑勝地。1932年夏,著名劇作家田漢、洪深、人民音樂家任光,電影名導演蔡楚生等人隨同“三門灣考察團來島考察,飽覽三門灣景色,與寶島結下不解之緣。蔡楚生以島上漁民生活為契機,編導籌拍電影《漁光曲》。翌年6月,蔡楚生率領攝制組來島后攝《漁光曲》外景。該片的主題歌膾炙人口:“云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的太陽曬漁網,迎面兒吹來海風......,恰是蛇蟠島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的寫照。 島上主要景觀為千余個巖洞。有大洞小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直洞彎洞、閉洞穿洞,且支洞旁出,洞中套洞。洞內有水,水中藏洞,雜以奇巖怪石,山嵐煙霞,草木花樹,清水游魚,使其洞洞為景,千姿百態,妙趣無窮。有些巖洞,當地人還能說出一段歷史掌故,或是一則優美的民間傳說來。 黃泥洞村和山前村各有一個大巖洞,進口寬敞,洞內廣闊高爽,地面鋪砌石板,筑有戲臺,是個天然劇場,可容上千人觀看。大蛇山西麓有高樓巖洞,俗名強盜巖洞,傳說以前住過強盜,故有此名。洞極深廣,足可營造兩個籃球場。洞中有一“凸字形穿頂洞,仰視可見藍天如洗,白云悠悠。高樓巖洞旁有一弧形彎洞,側著身子,才能勉強進入。行十余米,上有孔隙一線,光亮微微透入,景觀不亞于靈隱一線天。 羊欄穿山洞更是洞中有洞,連環套迭,是去山后村的一條便道捷徑。出口處更可見一座天然“石拱橋,“橋上牛羊成群,啃噬青草。洞口藤蘿垂掛,山花爛漫;洞外波光帆影。東望海天一色,鷗鷺低飛;西觀群山聳峙,峰巒疊翠。 游洞之后,或去魚塘垂釣;或乘船去海釣,或去海涂捕魚捉蟹,去海灘撿貝;或去清澈的海水中游泳;或去莊戶人家走訪,品嘗水果、海鮮,均將使你的蛇蟠島之行增添無限情趣。
關鍵字: 千姿百態 山前村 當地人 旅游區 漁光曲 籃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