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
余姚概況余姚市位于浙東寧波平原,東與寧波市江北區、鄞州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嵊州市接壤,西連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東西極距58.5公里,南北極距79公里。總面積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巒起伏,間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蘆山鄉青虎灣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殘丘,點綴兩岸;北部為濱海沖積平原。全市耕地64.35萬畝,園地9.84萬畝,林地72.15萬畝。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內四明山夏家嶺,自西向東流經中部,匯入寧波市甬江出海,全長109公里,境內流長54公里,支流30余條,縱橫交錯,織成水網。并有眾多湖塘水庫。牟山湖為境內最大海跡湖,正常蓄水420萬立方米,四明湖為最大人工湖,總庫容1.2億立方米。全境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陽光充沛,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年平均氣溫16.2deg;c,日照2061小時,無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條件優越。山區溪流眾多,水力資源較為豐富,可開發小水電約2萬千瓦,已開發9414千瓦。姚南山區螢石、高嶺土和花崗巖資源豐富,有開發價值。蕭甬鐵路橫貫中部,杭甬公里穿越境北,姚江為浙東運河一段,水陸交通便捷。南部山區地勢險要,為浙東戰略要地。余姚歷史悠久,境內河姆渡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繁衍生息。秦時建縣(一說漢建)。東漢建安五年(200)始筑縣城,為浙東古縣城之一。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唐初“余姚之境東包明州,西轄上虞,為越州巨鎮,一度升為姚州。宋為“望縣,“東南最名邑。元元貞元年(1925)又升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復縣。1911年11月8日(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復。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國建立后,境域多次變動,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區劃歸慈溪縣,慈溪縣南部稻區、山區劃歸余姚縣。1985年7月16日撤縣設市,隸屬寧波市。全市共轄14 個鎮、1個鄉、6個街道,人口82.59 萬。歷史沿革余姚歷史見于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后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余姚屬越國,戰國中期余姚成為楚國轄地。余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 2200 多年歷史。1985 年,經國務院批準,余姚撤縣設市, 1995 年,余姚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余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于東漢建安五年( 200 ),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余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并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余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三大歷史文化聞名于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農業、干欄式建筑、劃槳行舟和崇鳥敬日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遺存,足以讓人們嘆為觀止, 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 二是“姚江文化。自漢以來,余姚名家輩出, 群彥爭輝,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譽。三國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學家;東晉時的虞喜,最早發現了“歲差;隋唐時虞世南,被唐太宗譽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在眾多的名家中,首推嚴子陵、王陽明、朱舜水和黃宗羲,被譽為“四先賢,王陽明和黃宗羲被列入中國十大思想家。余姚也因此被稱為“東南最名邑和“文獻名邦;三是浙東紅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余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余姚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自然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東部,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 北瀕杭州灣、南屏四明山、西連上虞市、東接寧波市,面積1527平方公里,人口82.59萬,為寧紹平原的中心。地理位置為北緯29--30度,東經120--121度。 余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臺地和谷地,最高峰大長山青虎灣崗海拔979米。中部為姚江沖積河谷平原;北部為錢塘江、杭州灣沖積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含海涂)、水域(含海域)面積比為53:29:18。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面積839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3%。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面積49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37%。北部瀕海,海岸線長度為23公里。余姚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2061小時,年日照率為47%。多年平均溫度16度,常年最冷1、2月,常年最熱7、8月。境內氣溫垂直變化明顯,從山麓到山頂氣溫逐漸降低。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年際變化較大,一年中雨量的分布也不均勻。雨量集中在4-6月的梅雨季節和7-9月的臺風季節,易發生洪澇。全市蓄水量27436萬立方米,最大的河流為姚江,余姚市境內長度55公里,平原地帶河網密布。最大的湖泊為牟山湖,蓄水量400萬立方米。全市有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44座,總庫容2074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4304萬立方米,最大的水庫為四明湖水庫,總容量12354萬立方米。余姚市至今已探明有鐵、銅、鋁、鋅、錳、螢石、石英石、硝石、耐火土、高嶺土等三十余個礦點。大隱的芝林有儲量百萬噸以上的大型螢石礦。余姚市主要農林牧產品有茶葉、楊梅等水果、竹、蠶、繭、家禽、家畜、淡水魚等。綜合實力地區生產總值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298.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其中一產22.53億元,二產175.13億元,三產100.4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分別為7.6:58.7:33.7。按現行年平均匯率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達到4404美元;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分別位居全國第20位和第11位。 財政收支 積極貫徹實施“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穩健財政政策。2005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突破40億元,達到40.37億元,再上了一個新臺階,比上年增長28.8%;從中央和地方來看,中央財政收入20.79億元,增長27.2%,地方收入19.58億元,增長30.6%。全市財政支出22.13億元,收支基本平衡。金融 金融運行狀況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本外幣)331.1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本外幣)255.1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51.06億元和49.69億元。信貸結構積極調整,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連續6年下降,年末不良貸款率為 1.31%,比年初下降1.62個百分點。
關鍵字: 余姚市 四明山 寧波市 杭州灣 根據地 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