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景觀
“海上絲綢之路泛指東西方通過海洋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國的絲綢和陶瓷譽滿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陸兩路向外傳播。鎮海地處東海之濱,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段,與中國早期的海上貿易主要對象高麗和日本毗鄰,從鎮海口出發依靠海風和潮水的推動可以十分便利的到達上述兩個國家。鎮海口還有十發達的內河交通網絡。《資治通鑒 隋記》中記載有這樣的文字:“刺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廣十余丈,使可通龍舟。并置驛館,hellip;hellip;欲東會稽hellip;hellip;大運河與浙東運河連接,溝通了甬江與錢塘江、長江的水上交通,在隋代就把貿易干線由內陸延伸到了東南沿海。在古代,鎮海口是江浙海上貿易中最為繁忙的港口,也是明州(寧波)眾多港口的咽喉所在,故稱 “第一碼頭,招寶山也是因通過鎮海口的海上貿易繁盛而得名的。從至今仍流傳的“東南翰屏、“兩浙咽喉等鎮海口美譽中,其優越性可見一斑。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史上,鎮海是一個“幸運兒,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廣袤的腹地優勢、深邃的航海文化優勢和成熟的社會環境優勢,使其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事發港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關鍵字: 優越性 區位優勢 發展史 幸運兒 得天獨厚 環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