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香華街-特色街
普濟寺至洪筏房之間,長約三百余米,石板街道呈“t”字形。此街形成于清中期,雖短,但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街道的風貌。此街連同附近的小巷、胡同、寺院,使人有一種濃重的歷史感。現為普陀山旅游品購物中心。香華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清末形成商業區。原稱橫直街,普濟寺東面一段稱直街,文昌閣至洪筏禪院一段稱橫街,全長300余米,沿街商店鱗次櫛比。1979年改革開放后,為全山商業、飲食業中心區。1995年,將飲食業遷移至司基畈海鮮園,同年,將靠南整排木結構樓房拆造為磚木結構。成為主營旅游紀念品和特色海產干品的街道,并改今名。這些工藝紀念品,有的從外地進貨,有的系當地生產。旅游工藝紀念品主要有:佛珠、木魚、元寶、香爐、燭臺、檀香木雕、黃楊木雕、陶瓷、石刻、鍍金觀音佛像、彌勒佛像、財神菩薩、如來佛像、金銀箔、進香袋、楊枝觀音像拓片、漢白玉觀音、玻璃鋼觀音、彩印小佛像、緬甸翡翠玉觀音、激光觀音、夜光觀音、菩薩護身佛、水晶佛字、佛像紀念章(泰國)、各色普陀山風景紀念章、水晶生肖章、木珠佛籃、銅鑄佛像、檀香 風景扇、風景手帕、木雕觀音臺屏、海螺號、大海螺、用海螺貝殼制作的假山、盆景、塔亭 和動物、貝雕、貝殼、烏石子、金屬玩件串綴的各種項鏈、手鏈、瑪瑙、翡翠戒指、各種玉器 、玉鐲、雞心、珍珠項鏈、掛件、耳環、泥塑、竹編、生肖竹筷、龍鳳筷、牛角號、絨布動物、藝術書簽、導游讀物、佛經磁帶、梵音磁帶、各類經書、畫頁等,多達300余種。土特產有各種干海產品和催生子、九死還魂草等。
關鍵字: 康熙年間 旅游品 普濟寺 普陀山 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