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園游記
周日陽光明媚,和風煦麗。本來打算就在宿舍躲著過一下午,茍且度日,結果讓兄弟苦口婆心、誠心懇切的要求、邀請一道出門散心,終于打動了我。于是乎我們二人前往豫園、城隍廟游覽。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說來慚愧,來上海這么久都沒有去過豫園、東方明珠等上海標志性的旅游點,給人談及也不好意思承認。這下天時,地利,人和皆齊備。除去心情不佳,希望短暫的快樂能忘卻無盡的煩惱。城隍廟商業帶,人頭孱動,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本地人,外埠人;中國人,外國人;游客、商販到處都是人,想尋到一處歇腳喘氣的空處都極為不易。我倆就在人群的空隙間穿梭,尋著豫園的入口處。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無意間,首先看到的倒是城隍廟。進得一看,香火極盛,不大的院子里煙霧繚繞,香燭味撲鼻而來,而供香點燭之處熱浪襲人,根本走不得跟前。天井式的露天院沒有停留過多,聞得大堂內的清脆打擊樂,邁入去瞅個究竟。堂內正中三尊道教仙人分坐左、中、右。數個道人不住地在口中念念有詞,和著怪異的音樂對其頂禮膜拜。周圍的游客中不乏信徒,也不住地雙手合十把每座神像拜了一個遍。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我看罷那些個臭道士(我心里老覺現在的道院、佛門全被金錢世俗污染盡了,沒剩幾個真正的有德之人)的表演,新鮮勁一過就開始挪動步子關注四壁的大幅壁畫。盡是中國神話故事中顯見的道家人物,畫風類似中國畫大家戴敦邦先生所繪《戴敦邦新繪水滸傳》。每個神仙模樣都是栩栩如生。縱觀城隍廟內所有景物,就覺此處是一絕佳看點。至于生肖本命神,滿滿當當的60尊,雕繪手法不見有何出彩,去見見、拜拜有個心也就可以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出了城隍廟,又在小吃,點心店周圍繞了繞,終于看到豫園,眼見園內清靜許多,一下子便鉆了進去。豫園原來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為了侍奉他的父親——明嘉靖年間的尚書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為“豫園”。看到豫園的簡介,這才明白“豫”字來歷,跟河南沒有一點關系^_^。豫園屬于典型的江南古典園林,盛極占地70余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并親自參與施工。整座園林規模宏偉、景色佳麗。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蘇州園子我去過,無錫的寄暢園我前不久也到過,豫園的景色也就大同小異。只可惜由于歷史原因,破壞已多,現存的景色園子都是解放后修繕后的樣子,只剩30余畝。亭臺樓閣、樓堂館所,多了現代的痕跡,古風存積少了許多;在上海林立的高樓大廈包裹下的豫園,意境少了許多。不過基礎仍在,賞心悅目的功能猶在,這便足以。我倆走走逛逛,排解苦悶還算愜意。照了些相片,貼了上來,以求圖文并茂,以戕讀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上海 東方明珠 城隍廟 天時 旅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