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游記
4月4日至4月6日,學校組織我們去無錫、上海、蘇州三地進行社會考察與實踐。于是,在4月5日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來到了具有濃厚的文化與藝術氣息底蘊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我是在車上第一眼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它是呈圓形的現代建筑物,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氣勢宏偉,風格古典,文化藝術與現代化設施完美結合的一座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當我走進上海博物館的一刻,我就被博物館內所散發出的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給吸引了。看了以下旁邊的上海博物館的簡介,才知道上海博物館創建于1952年,建筑面積達3.8萬平方米,工設有四層展覽區,上海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少數民族工藝等十多個專題陳列館,展品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四個展覽廳不頂期地舉辦海內外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展覽。看完了簡介自然就開始參觀啦!可到底先看什么好呢?一樓有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第一展覽廳和多媒體活動室四個地方可供參觀。由于本人特別偏愛雕塑,所以當然先去中國古代雕塑館啦。進入館內游覽一番,收獲頗多。這個展覽館展出包括石刻、木雕、泥塑等雕刻藝術作品百余件,而大多數都是以佛像雕刻為主。展品的時期也各不相同,上起戰國,下至明代,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從中可以體察到佛教作為外來文化,最終與中國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的發展過程。游覽過古代雕塑館自然就來到了中國古代青銅館。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文化遺產中極為輝煌的珍品。次次觀賞怎能不大飽眼福。逛了一圈后發現展品大多是記載多時貴族社會各方面活動的青銅、酒器、食器、水器等,看來青銅器在當時相當流行。 由于時間緊迫,所以我必須作出痛苦的決定,于是匆匆趕往二樓,剛上二樓就發現了中國古代陶瓷館,恩,不錯,我對陶瓷也蠻感興趣的,先進去看看再說。一進陶瓷館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個把陶瓷密封起來的玻璃器皿,當然這是防盜及保護陶瓷的措施。展廳里的陶瓷不乏珍品,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清末,可謂歷史悠久,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陶瓷幾千年來的發展歷史。是一個融中國陶瓷史、藝術鑒賞和科學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專館。 一轉眼工夫又來到了三樓,三樓主要是中國歷代繪畫館、書法館和印章館的展區。從小我對書法頗有興趣,自然中國歷代書法館成了我的首選。進入館內我就被館內一幅幅驚世之作給震住了。陳列的書法是按時代劃分的,展示了“篆書時代書藝”、“隸書時代書法”以及唐宋等各個時期的各家名作。其中精妙之處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我在這里也不過多解釋。出了歷代書法館,轉身就走進了頗具傳統古建筑風格和儒雅的書卷氣息的中國歷代繪畫館。館內陳列的百余件繪畫精品反映了中國繪畫的悠久傳統和底蘊。 參觀完了三樓,自然就到了博物館的頂層——四樓。四層里面的展區最多,有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古代玉器館、歷代錢幣館、絲綢之路中亞古幣專室及中國明清家具館等展區。看的我眼花繚亂,到底先去哪里好呢 ?不管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先去近的地方好了。于是我就走進了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一進門就被一個少數民族雕像身上所穿的衣服所吸引了,用金光閃閃來年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個民族工藝館給我的驚喜還真不少,它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雕刻品、陶器、面具等,這些風格迥異、色彩絢麗、巧思獨具的卓越創造,表現了中國各民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園中的奇葩!觀賞完少數民族工藝館之后,我又來到歷代錢幣館。豐富的館藏讓我吃驚不已。陳列的千余件展品中,除了綿延中國數千年的青銅鑄幣,還有金、銀、鐵等其他金屬貨幣及紙幣,絲綢之路古國的緊錢、銅幣也得到了戰士。正當我想象另一個展區進軍出發時,旁邊的同學提醒我,規定回去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得回去了。 沒有參觀完剩下的展區確實是件憾事,我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不過也無須太傷感,畢竟也看到了和學到了不少東西。通過這次參觀,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這就足夠了。這次的參觀收獲頗豐。隨著客車發動機的振動,這次上海博物館最后一眼,發現它不僅僅賜予了我寶貴的知識財富,更讓我享受到了走進歷史和藝術殿堂的欣喜和愉悅!
關鍵字: 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 建筑物 現代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