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青州(九州之一)
青州在遠古時為東夷之地,傳說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并注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到了周代,青州為姜尚封地,是為齊國。秦漢時期,在青州設置了廣縣城,漢武帝時的青州刺史部就設在廣縣。西晉末年,封建割據,廣縣城被毀,曹嶷又在青州建廣固城。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鮮卑人慕容德在這里定都建立了南燕國。其叔侄稱帝10余年,直到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大將劉裕滅南燕,隨之夷平廣固,新任青州刺史楊穆之又在南陽河北岸建東陽城。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三個青州城,。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秋,又在南陽河南岸增筑難過,這就是后來的南陽城,亦即第四個青州城。唐以降,此城一直是青州府治所在地。東漢開始佛教傳入我國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青州也不例外,到處廣建寺院,著名的有七級寺廣福寺.興國寺.南陽寺(唐代改名為龍興寺)等。唐宋時期的青州版圖,是歷史上占地面積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盧淄青兵馬節度使李正己(高麗人)以青州為據,先后攻占近鄰15個州,其祖孫三代統治山東54年之久,史稱李氏父子統治時法令齊一,賦均而輕。宋代青州人才輩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肅,還有范仲淹.歐陽修.富弼等北宋名臣來知青州,因此青州有范公亭,三賢祠等名勝存世。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曾在青州居住了十幾年,寫下了許多詞句佳作。明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有省治降為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城北筑旗兵駐防城為省級軍事治地,仍保留著我國東方重鎮的地位。 青州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彪炳史冊的歷史名人燦若星辰,既有職掌權要的剛直文臣,也有馳騁疆場的威猛武將;既有才思飛揚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奪天工的巧手巨匠。歷代有6人高中狀元,13人至宰相。如王曾、劉羽、馮溥、趙秉忠、刑玠、鐘羽正、房可壯、燕肅、于欽等等,展現了青州人多姿的風貌。同時,中國歷史上聞名遐爾的酈道元、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歐陽修、李清照等人士都在青州留下足跡,為青州文化增添了靚麗的風采。 云門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天仙玉女祠是云門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時改建為道士帽式,為石質無梁建筑,這種石質無梁結構建筑國內僅有三處。東西建閬風亭,向西眺望,駝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巒起伏,盡收眼底。山腰建有“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巍偉壯觀。在云門山的陽坡還有大、小石窟5個,造像272尊,也是尋幽訪古的佳境。在云門山陰,有一處海內外罕見的巨大“壽”字摩崖石刻,人稱“云門獻壽”,寫此字的周全是明代嘉靖年間衡王府的內掌司,善作斗方之字,這是他為衡王祝壽,以“壽比南山”之意而鑿的。這個“壽”字,通高7.5米,寬3.7米,單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所以當地有“人無寸高”的戲語,素有“南佛北壽”之說.青州當地有“一拜壽、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言,近年來眾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歡到云門山參拜大壽字。 駝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處,“駝嶺千尋”為古青州八景之一。山體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因似駱駝而得名。駝山摩崖造像多數為北周、隋唐時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僅10厘米,刻功精細,造型優美。山頂古建筑雄偉壯觀,有昊天宮、玉皇殿、七寶閣等多處景觀。 玲瓏山位于青州城西南16公里。山中多洞府,名觀音、串心、仙寶、通天等,各具特色。最為著名的是北魏青州刺史鄭道昭的《白駒谷題名》,每年都吸引國內外眾多書法家登臨觀賞。 青州博物館的規模是全國縣級博物館最大的一個,被稱為“小大博物館”。館內文物十分豐富,館內收藏的“狀元卷”、宜子孫玉璧等皆為國家一級文物。龍興寺窖藏佛像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轟動海內外。位于范公亭西端,占地面積39畝,其建筑采用仿古風格,古樸端莊。 偶園位于青州城區偶園街南端。原為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的私人花園,俗稱馮家花園。亭閣、假山、怪石、幽洞,構成了偶園假山獨特的風格,經園林建筑學家、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先生考證,偶園假山為全國惟一幸存的清代康熙風格的假山。 范公亭公園位于范公亭西路西端,總面積200多畝。有范公井、范公亭、澄清軒、三賢祠、李清照故居、順河樓、四松亭、玉帶橋等景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知青州時,體恤民情,以范公井之水配藥,治療流行百姓中的眼疾,一時成為傳頌千古的佳話。 天山位于青州市西南48公里,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山上樹林茂密。有文殊寺、文昌閣等古跡和佛光崖、仰天槽、仙人洞、水簾洞等眾多自然景觀。山有巨洞,洞有石隙通山頂“一竅仰穿,天光下射”,山由此而得名。 衡王府石坊坐落在青州城區玲瓏山南路,為明朝衡王府遺跡,俗稱“午朝門”。石坊造型宏偉,刻工精細,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青州古街,青州古街北起北關跨過萬年橋,南至偶園街、衛街、東關真教寺,青石板街道,黑瓦、青磚、紅欄、白墻,透出濃濃的古風雅韻。飛檐高挑的門樓店面,經營著文房四寶、古玩字畫,印古軒、紫寶閣、興盛堂、寶藝閣等等無不洋溢著古文化的韻味。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清明上河圖》所描述過的時代。 教寺位于青州市城區昭德街南段。寺院面積6000平方米,三進院落,坐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是一組規模宏偉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為元代國內三大伊斯蘭教寺之一。
關鍵字: 中國 九州 我的家鄉 泰山 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