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海上名山第一
青島美,美在海,也美在山。這山,首先是“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因而,來青島旅游的人, 而不去嶗山一游,將會感到是件憾事。 山東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句話:“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而且這話還是出自一本經典歷史書籍。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用他“我昔東海上,勞山去紫霞”的詩句,贊美青島嶗山的山光水色。 如今的嶗山,分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9個風景游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惜福鎮、北宅、夏莊5個風景恢復區,共有大小景點200多處。 嶗山,古代又稱為牢山、鰲山,位于青島市區東部黃海之濱,以其獨特的山海奇觀聞名于世,主峰(亦稱嶗頂),海拔1133米,自古就是我國的名山之一。形成于地層史上的太古代,迄今已有 200多億年的歷史。山勢東峻西緩,山體主要為灰黑色花崗巖。經千萬年的風化和雨水的撲打沖刷,巍巍的嶗山,形成“群峰削蠟幾千仞,亂石穿空一萬株”的奇景。方圓百余里的嶗山,到處都可看到突兀的山脊和奇峰異石、長澗幽洞,真可謂奇峰凌云,削壁依天,且多清泉古洞。 嶗山于1982年首批獲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林業部確定的國家森林公園。“山海奇觀、道教名山”為其兩大特點。嶗山自春秋以來,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人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秦始皇和漢、元、明、清等歷代帝王或派人前來召見,帝王封賜嶗山道士,對嶗山的道教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宋末元初,全真教極盛發展,全山有近百處廟場,號稱“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為道教圣境。嶗山的佛教也頗為傳統,華嚴寺、法海寺均為一代名寺,蘊涵著豐厚的宗教文化。 嶗山周圍的約200公里,幾乎處處都是奇巖怪石,三面臨海、云氣嵐光,變幻無常,海波山色,交相輝映。嶗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唐代嶗山初建茅庵,道教在此得到傳播,歷宋、明、清而經世不衰,最盛的時期,嶗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道士逾千人,至今嶗山仍有二、三十處保存比較完好的道觀。嶗山歷代被人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嶗山景色勝跡不僅聞名中外,各類產物也十分豐富。在170公里的海岸線上,共有魚、蝦、貝、藻類128種,并出產海參、鮑魚、扇貝等多種海珍品,嶗山的白沙河中長有一種仙胎魚,傳為仙女變成,異常仙美。嶗山泉水豐富,清澈甘甜,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以嶗山礦泉水精制而成的。 嶗山兼山、海、林、石、泉之勝,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嶗山風景區分為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九個風景游覽區,還有沙子口、王哥莊、惜福鎮、北宅、夏莊5個風景恢復區,大小景點數百處。 目前游覽嶗山,主要是游覽南線和北線(有稱中線),南線主要景區為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游覽區,登瀛、流清景區,實際上就是沿途的風景,一邊是青山一邊是大海,仿佛車游在海上,驚險壯美,這種山海奇觀,令人心曠神怡,是國際旅游難得的景觀。欣賞過了沿途的風景,你才剛剛到達嶗山的主要景點太清、上清、巨峰游覽區。北線的旅游就是北九水游覽區,當外來的游客紛紛涌入南線的時候,青島人卻不斷地進入了逶迤曲折的北九水,這里的水、山、樹、石、泉以它特異的景象和獨有的靈氣征服了所有來客。嶗山山勢雄偉,臨海而峙。它位于青島市區東部,聳立于黃海之濱。群峰嵯峨,怪石嶙峋,重巒迭嶂,飛瀑瀉玉,深澗幽谷, 泉水噴涌,澗水九折,清泉鳴珮,花木奇艷,綠竹成林,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氣象萬千。其雄偉壯闊,靈秀幽情的自然景色, 為內地名山所不及,故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之美稱,兼山、海、林、泉之勝,聞名遐邇。
關鍵字: 東海 山東 當地人 青島嶗山 青島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