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游圖
威海衛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題記 我懷著一種悲壯的心情登上去劉公島的輪船。劉公島,清朝北洋艦隊的基地,中國第一支鐵甲艦隊的基地!卻也是遺恨千古的地方,中國人對強大海防的希冀也在這破滅了。 劉公島位于威海灣口,距市區旅游碼頭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鐘便可到達。它面臨水云連天的黃河,背接湛藍的威海灣,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劉公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旗頂山海拔153.5米。島東碧海萬頃,煙波浩淼,島西與市區隔海相望。全島植被茂密,郁郁蔥蔥,以黑松為主,多達2700余畝,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 在船上,望著船尾卷起的朵朵浪花。思緒不僅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時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鐵甲戰艦,用西方治軍標準操練起來的艦隊,號稱世界第七大艦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強國夢,讓中華民族看到了希望。但,1895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寄托著多少炎黃子孫的強國夢在凜冽的寒風中遺恨千古! 下船了,海風吹得我衣角飄動,調皮的浪花打在我的臉上。站在碼頭,面對大海,接受著海風的洗禮,一種豪邁之感油然而生,被當年鄧世昌、丁汝昌的英魂所感召,仿佛我就是當年的鄧世昌、丁汝昌,指揮著戰艦在海上激戰。來到甲午戰爭紀念館,站在門口,望著里面的龍旗、門口***的題詞,我一直激動的心在這時卻冷靜了下來,接受了北洋艦隊失敗的事實。撫摸著紀念館中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建筑,又拉近了我與英魂們的距離,仔細體會著歷史的長河對甲午戰爭的評價。這里是嚴肅的,每個到這里來的人都是與歷史在談話,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也許歷史會給出甲午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一個正確的解釋。瀏覽著每個展覽館,又一次重溫歷史。我不想在此潑墨來描寫展覽館,只有你親自去過了,才能體會到那種感覺,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以我現在匱乏的詞匯量只能建議你去親自看了,因為歷史不允許用粗糙的文字來褻瀆的。 我建議你周游全島,那是一座以北洋水師提督衙門為中心,包括龍王廟、丁公府、北洋水師學堂、旗頂山炮臺、黃島炮臺、東泓炮臺等組成的面積龐大的北洋海軍紀念地。縱覽這些地方,你就可以了解北洋海軍的興衰史,你更會從歷史的跡痕中得到許多啟迪。 在回來的路上,我明白了許多。關于劉公島的記憶被封存了,但它會處于記憶的最深處,我將永遠記住它。 別了,夢繞魂牽的劉公島!別了,美麗妖嬈的威海衛!
關鍵字: 中華 劉公島 北京 威海衛 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