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博物館
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1984年異地新建。它收藏文物之豐富和品類之珍貴,在全國同級博物館中名列前茅。今館址占地39畝,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整體設計為一古典式民族建筑群,展廳分別為單檐、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圍合抱,間之以回廊相連。廳廊均以金色琉璃瓦覆頂,檐牙高啄,金碧輝煌,展示出濃郁的傳統特色和歷史氣氛。館內現存文物已達兩萬件,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門類最全的縣級博物館,有“小大博物館之稱。館藏文物中有許多罕見珍品,其中有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漢代宜子孫玉璧、東漢大型跪姿石俑,北魏正光五年陸子章造像和興安二年黃良造像、帶銘文的銅觚、工城左遞昌卯戈、西漢銅狩型水滴、南北朝石造像、宋代銅錠、北齊臨淮王像碑。有原始時代古拙粗放,形式多樣的陶器,商周時代紋飾繁縟的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漢代以來華美精致的玉器、瓷器,各種流派的名家書畫等。其中的稀世珍品,有20多種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狀況和風俗民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珍貴資料,受到文物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重視。青州市博物館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殿試卷真跡,價值連城。它的發現和失而復得,曾引起國內外的一陣陣轟動,外國幾家通訊社也曾為此爭發消息。它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空白,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系國家一級文物。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為19折冊頁,每折通高47.6厘米,寬14.1厘米。封面、封底均為全綾裝裱。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為當時的皇帝朱翊鈞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占一折。下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為1厘米見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精辟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并附有作者上三代簡歷。后3折列著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位等9位讀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職銜與姓名。為滿足專家學者及收藏家的要求,青州博物館將狀元殿試卷復制展銷。趙秉忠(公元1573-1626年) ,青州鄭母鎮人,15歲補府學生,25歲中狀元,30歲任會試同考官,39歲升庶子,典試江南,曾為國家選拔過不少棟梁之才,官至禮部尚書。因受魏忠賢閹黨迫害,致仕還鄉后又被削官奪俸。天啟六年,憤懣而逝。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1996年10月7日,青州博物館在青州龍興寺遺址內勘探并搶救性發掘了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并在博物館展出。龍興寺約始建于北魏時期,元末明初廢棄,是一處延續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遺址最北部,南北長8.7米、東西寬6.8米,坑內有規律地埋藏著北魏東魏、北齊至隋、唐、北宋時期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巖、陶、鐵、木及泥塑等各類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既有大型造像碑,又有單體造像,涉及佛像、菩薩像、弟子、羅漢像、供養人像等諸多題材;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高僅20厘米。裝飾豐富多彩,浮雕、鏤雕、線刻、貼金、彩繪等無所不包。其中北齊時期用青州本地出產的石灰石雕刻的石像為最多,絕大多數上施彩繪和貼金,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實屬罕見。這批佛教造像延續時間長達500年,類型多樣,造型優美,雕刻精湛,立體感強,威嚴凝重,是研究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難得的實物資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被評為lsquo;96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國家文物界的權威人士認為:龍興寺佛教造像“地方特色鮮明,整體藝術很高,為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關鍵字: 專家學者 博物館 搶救性 石灰石 青州市 龍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