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歸來不看村
婺源歸來不看村(婺:讀wu,與“物”同音)其實說起來,婺源不是特別好玩的地方,它沒有名山大川的氣魄,沒有峻山險嶺的深幽,沒有江南風光的迷人,初識婺源并不讓人驚艷,它就像是一杯加了檸檬的白開水看似無味卻自然清新,需要細心品味。 或許很少有地方像婺源的村莊一樣入詩畫----梅林、桃溪、菊徑、清華、賦春、簡潔而有意蘊,仿佛從唐詩宋詞,抑或水墨丹青的意境中,還原于這方山水。 婺源的村莊,是山水的后代 以山為主體,以水為脈絡,那一山的濃綠,一水的清幽,給村莊以靈性,而村莊則還山水以生氣。 走進婺源的時候,我隱隱有一種感覺:離家園越來越近了。兩脈山、一條源,數幢房舍,幾株古樹,還有山地、田疇、阡陌、深巷、斷墻、瓦礫、菜園、籬笆、炊煙,參差融合在一 起。一路田野、山村、峽谷、溪流不斷更替,記起一句話合適這里“一派溪山千古秀”后半句是什么“萬年長”來著,忘記了,走一步滿眼煙霧繚繞的峰巒疊嶂,再一步又有白墻飛檐探出于青山綠樹間。轉過山腳,村落間有秩的田地,油菜花的金黃占滿了眼簾。轉過頭來,樹木多不經修剪,渾然又自然的融入了這田園、農莊。轉了一圈,全是丹青,最美的鄉村這里當之無愧! 彩虹橋依舊古樸,據說建于宋代。我在橋上,看到很多打傘的人,還有戴草帽的游客,三三兩兩的。我把橘紅色雨傘搭在廊橋的扶手上,翹著二朗腿抽煙。我坐在廊橋的一頭,另一頭有很多戲耍的孩子們。 自從“廊橋”的愛情故事流行起來,彩虹橋就成了旅行者們尋找激情的地方。但是,這個古老木橋,并沒有因為人們的激情的遐想而煥發青春。它越來越蒼老,河水仍然不停地沖刷著它的橋基,它的身體腐跡斑駁。陰沉的天氣讓我分不出天色變化,直到一切都景物都暗淡了,模糊了,雨這時候也停了…… 看著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蒼漳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景點很多,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難怪說它是婺源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一路山徑,一程水路。三五里之間,有路亭連綴著,便有了一個村莊,便有了異樣的音調鄉語。青山碧水、粉墻黛瓦、配以四季樟綠楓紅,禾青稻黃,構成了村莊清晰、明快的色調。 倘佯在這樣的村莊, 看到的是明清建筑, 拂面而來的許是唐宋遺風。
關鍵字: 婺源 梅林 江南 清新 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