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閩尋幽探古自駕游(一)風雨通天巖
這次自駕的主要行程如下:d1:廣州-河源-定南-南康-贛州,游通天巖d2:贛州游郁孤臺、八鏡臺、古浮橋、古城墻、皂兒巷;(時間允許可游贛縣的白鷺村)赴瑞金,游云石山、沙洲壩;赴長汀d3:游長汀古城;赴培田,游培田古村落。建議在這里住一晚,雖然條件簡陋些,但別有一番風味。d4:赴永定(有興趣可以到連城,游冠豸山),路上就有很多土樓,可邊趕路邊游玩。d5:游幾個有代表性的土樓:振成樓(最漂亮的土樓)、承啟樓(最大的土樓)、田螺坑土樓群(著名的五朵金花,有小布達拉宮之稱),住書洋或南靖d6:通過漳州游趙家堡、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趕赴廈門d7:廈門游玩d8:廈門-廣州 2004年4月17日,按照既定計劃,早上六點從廣州出發,途徑廣惠高速,在小金口轉惠河高速。一路陰雨連綿、濃霧鎖道,不得不放慢車速小心行駛。按照事先計劃好的路線,過河源到達燈塔左轉,直抵忠信。一路是新修的水泥路面,道路兩旁的青山綠樹在雨中更顯郁郁蔥蔥。 車過和平,進入江西境內,道路略顯顛簸,路上時有大坑。到達定南時已近中午。這時候雨已經停了,天卻還是陰沉沉的。雨后的小定公路過往車輛不是很多。四周的遠近山巒間飄浮著似霧似云的水汽,與田野鄉村相互映襯,形成一幅幅絕美的水墨山水。 過小江鎮前行不久,就是贛定高速的鐵石口入口。贛定高速是粵贛高速的一部分,目前還沒有全線通車。所以路上車輛也不是很多,我們的車使勁跑了半個小時,到達贛州出口南康,于下午兩點抵達第一天的目的地贛州。 在贛州紅旗大道的贛電大廈門口與從宜春趕來的映山紅、淡淡的云匯合,簡單的寒喧和商量之后,我們馬不停蹄直奔此行第一個景點--通天巖而去。 通天巖位于贛州古城區西北郊區,離贛州城區10公里。它是一處發育較好的丹霞地貌景區。由摩砂巖山組成,多天然巖洞,通天巖風景區包括3個山坳、4條山脊和10處巖穴。景區中心有"石峰環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因而處名通天巖。通天巖石窟號稱江南第一石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唐代末年開始,這里便被開創為石窟寺,北宋時,為石窟寺的鼎盛時期。石窟寺為佛教寺廟建筑的一種,來源于印度的石窟寺。中國的石窟寺約始于公元4世紀中期,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興起。石窟藝術屬于綜合藝術,它是集建筑、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石窟寺建筑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窟內雕塑佛像或佛教故事,在石質疏松、不易雕刻的窟中,則以壁畫和塑像來代替。歷代藝術,風格迥異,造型、線條、色彩也各有特色。 通天巖屬國家4a景區,因此門票也不便宜,要40大元。據園區內的工人講,以前這里只要16元門票,只是因為評了4a,票價一下上漲到40。可見4a對旅游來說意味著什么了。 我們一行人沿著山路,來到一處瀑布前。新建的水車在水邊轉悠,飼養的鴿子需要游客買飼料喂食。后來發現,連這里的瀑布也是人工造的。人工斧鑿的痕跡太重。山上的巖石上有幾處石酷,比起敦煌、龍門石窟來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在江南這樣潮濕的地方,能保存下來這些年代久遠的古石窟,也是很難得的。難怪被稱作“江南第一石窟”。 我們一路行來,天色向晚,正準備看完臥佛就往回走。沒想到突然之間大雨滂沱,臥佛沒看到,我們卻被堵在一處石酷下前進不得、后退不能。淡淡的云說這是剛才遇佛未拜的后果。看見一位園區工人正打傘準備下班,于是求他共傘下山,由我到車上拿傘接其他人下去。 步行了二十多分鐘,左邊半身濕透,邊走邊與這位姓盧的工人攀談。以前這里游客還算不少,門票上升以后來的人就大幅下降了,而且來的大部分是廣東人,本地人很少來此游玩。可見門票上漲不見得是件好事。下到停車場,取了雨具。為表示感謝,特別送了老盧一包廣州紅雙喜香煙。 又花了二十分鐘趕回山上,可巧這時候雨也停了。淡淡的云更加確信她的說法的正確性,下山時特別到彌勒佛像前頂禮膜拜了一番。回到贛州城區,由映山紅的贛州同行招待晚宴,十分豐盛,沾了映山紅的光。夜宿于贛州地質局辦的山水大廈,沒有標準間了,只好選擇三人間,每間98元。
關鍵字: 冠豸山 古城 古村落 自駕游 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