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雞鳴寺游記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雞鳴寺在歷史上很是風光。達摩、梁武帝、朱元璋、康熙、乾隆、張之洞,這些歷史的寵兒都曾經賦予過這座寺廟別樣的風景。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眼前的寺廟卻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的宏偉。當年的盛況早以不復存在。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南國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經歷了雷擊、戰爭、文革……昔日的繁華早已消逝在歷史的烽火中,眼下雞鳴寺給人的感覺清秀而內斂。大隱隱于市,這句話對于雞鳴寺而言,實在合適不過。從鬧市區打車來到這里,只花了起步價。作為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門票也不過5元而已,還隨票附贈三炷香,委實低調得厲害。要不是出租車師傅一再保證,我真以為走錯了地方。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下車抬頭,秀氣的牌坊上幾個秀氣的金色題字:古剎雞鳴。落款是趙樸初。看來文革的破壞力比想象的來得更徹底,要不牌坊上怎么著也得留點皇帝們的題字才對。不能不說遺憾。從喧囂的都市一下進入一個清凈的所在,有種與世隔絕的恍惚悄悄漫上心頭。也許是因為并非周末,也許是因為持續高溫,寺里顯得很清凈。果真應了那句“心靜自然涼”,走在寺里,雖說汗水依舊不停由發際滴落,心里卻再不復有幾分鐘之前的煩躁。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寺外紅塵俗世,寺內清凈佛門。一座寺門,兩個世界。一路三跪九叩,拾階而上。對著那面刻有般若波羅密心經的墻壁,心中雜念也一掃而空。想起去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在大藏寺認識了讓央,一個慈眉善目平靜隨和的修行者,不知現在的他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去到想要去的地方學習。偶爾翻手機,看見他留下的號碼也會想起平日看書遇到的問題,卻一次也沒有問出口過。罷了,我本俗人,參不透這塵世,放不下這享樂,接觸佛法也不過是想要調節心境,偶得皮毛,哪有那么深的學問去跟人家討論呢,還是不要打擾的好。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雞鳴寺的結構并不復雜。前殿文殊,主殿如來,后殿觀音。比較特別的是,這里的觀音是面北望南的。初看就總覺得哪不對,看了半天好像也沒有看出什么門道來。繞回去的時候,才發現觀音朝向是反著的。請教了寺里的尼姑,被告知這是尊倒坐觀音菩薩像。問及典故,尼姑含笑望了望佛龕上的楹聯。“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回頭是岸?原來如此。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觀音殿旁邊的景陽樓,現在是大名鼎鼎的百味齋,這個傳承了漢傳佛教素食文化的素食館里,有著名的平安面,名字很討喜,幾乎每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要點上一碗來圖個好兆頭。靠著百位齋的茶座,就是豁蒙樓了。據說是張之洞為紀念得意門生楊銳而造,名字取自楊銳最喜歡的一句“憂來豁蒙蔽”。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豁蒙樓不愧是整個雞鳴寺風景最好的地方。要一杯清茶臨窗小坐,窗外是朗朗的日光,拂面的是悠悠的清風。倚著窗,隨意一望,玄武湖、紫金山、明城墻交相輝映,風景的確獨好。不枉梁武帝吵了四次不當皇帝要來這里出家,不枉那么多的文人騷客對它情有獨鐘念念不忘。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里,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臺城。臺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這話是朱自清聊出來的,我想,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表達了。
關鍵字: 南京雞鳴寺 歷史 朱元璋 梁武帝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