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背包客下四川(十)游瓦屋山
行前從資料中獲悉:古代的瓦屋山與峨眉山齊名,分別為道教和佛教圣地,朝圣者終年絡繹不絕。還稱:瓦屋山是花的世界、洞的天下、云的故鄉、雪的搖籃、神仙的舞臺、動物的樂園,72條瀑布、24個溶洞,還是觀云海、日出、佛光、神燈的絕佳去處,我國最大的森林公園……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和自然景觀資源吊足了我們的胃口。作為我們旅游計劃的重點,5月16日游過峨嵋山后就直奔瓦屋山。 當晚宿在瓦屋山鎮。從瓦屋山鎮去瓦屋山原本只有7.5公里路程,路況也不錯;現在因瓦山集團修水電站淹了此路,只能繞行30多公里的沙石路才能到達。第二天一早就租車出發了。面包車從始至終都在泥濘的土路上顛簸著,可沿途的風光還不錯:遠處的瓦屋山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中緩緩移動著,把這座山的山形看了個真真切切。有趣的是這一帶的層層山巒的山頂有不少是瓦屋頂形狀的,地區景觀很是獨特。 遠觀瓦屋山(最后那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一個小時左右到了景區。買過門票后就乘上了景區觀光車,沿著平坦的山間公路盤旋于雄偉高峻的山巒之中;滿眼都是茂密的森林,生機勃勃,蒼翠欲滴,空氣和心情被山風與綠色洗濯得無比清爽。 滿目蒼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茂密的森林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汽車停在終點古佛坪。這是半山腰上的一塊大平臺,建有停車場和一個規模不小的珙桐賓館,這里視野開闊,但沒有什么景點,為游人開放的景區在山頂上。于是我們在此買了上山的纜車票。這段索道長1640米,高差700余米,運行約需半小時。我們在纜車內拿出食品飲料,從容地一邊享用早餐一邊賞景,算是一次最愜意的纜車之行了。景區觀光車和纜車的服務很規范,不論游客多少,都能準時接送;服務態度也好。 運行半小時的纜車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索道盡頭是山頂的正覺寺(我們沒有看到此寺)。山頂也是大平臺,面積約十多平方公里,海拔在2800米以上。踏上木板游道,映入眼簾的全是大片的杜鵑花林!在花叢的簇擁中我們激動又興奮,心想瓦屋山這樣美,真不虛此行!此時山下的杜鵑花早已凋謝,可這兒艷麗晶瑩的各色花朵卻爭相怒放。不由想到白居易那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山中。”景況太相似了,我們的眼福真不淺!與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形成鮮明對比是冷杉林,蒼老而稀疏,樹干、樹枝上長滿了苔蘚,小草竟在干枝上茁壯地生長起來,還開出了紅艷的花朵,十分有趣(但這可是不祥之兆)!這里沒有見到其他游客,我們兩位老人徜徉在這古老的森林里、花的海洋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著蟲鳴鳥語和習習的風聲,真正體驗了一次“二人世界”和“世外桃源”的感覺。杜鵑花海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晶瑩艷麗的花朵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蒼老樹干上的寄生植物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走了約半小時到了一處叫“象爾崖”的平臺上。這里有一座兩層的木樓,其后邊還有幾幢別墅,是山頂唯一可住宿的“象爾山莊”。接待室里空無一人,等了好久,才見到了服務員。我們住進了一個五人套間(每張床標價88元,優惠價50元)。遠看這座樓還不錯,樓內卻非常臟,木質地板和墻板上積著厚厚的陳年污垢;室內光線昏暗,抬頭從木板墻的縫隙里可看到屋外的樹木,低頭從木地板縫中可看到地上的雜草,真有點在外露宿的感覺;一張搖搖晃晃的桌子,里屋兩張床,外屋三張;每張床上都有兩條很臟的被子,一個臟枕頭。陋室也罷,可是房里還冷得呆不住。怎么辦?別無選擇,既來之,則安之吧!放下背包,去餐廳吃飯,卻被服務員告知:沒有飯菜,讓我們去小賣部買方便面吃。我們在“下榻”的山莊里享受到的唯一服務就是剛來時服務員送來的兩暖瓶開水!我們泡了兩碗自帶的方便面,端到象爾崖邊的石桌上,就著藍天白云、遠山近景大吃起來,覺得味道格外鮮美。 象尓崖邊的午餐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填飽了肚子,拿出門票上的導游圖一看,才發覺這里可供游覽的景區很小,完全不像資料上宣傳的那樣。我們沿著林中一條游道上行,兩旁依舊是茂密的杜鵑樹叢和稀疏蒼老的冷杉林。總是這種景觀也許會讓一般游客生出衰敗蒼涼的感受,而在我這個林業老兵的眼里,卻是千載難逢的了解森林演替的寶貴機會。透過山林依稀可見遠處青灰色的群山輪廓。不一會兒林中傳來嘩嘩的流水聲,隨聲而去,見一股巨流從高處奔騰而來,越過一座小橋沖向崖邊。橋旁有一木牌上標有“地球第一長瀑布”,原來長達1400米的蘭溪瀑布就在前方!我們趕緊向這個“世界之最”奔去,想象著它會多么壯觀!這里的崖壁確實非同一般,高不下千尺,垂直壁立。從枝葉間隙中望去,遠處一條狀若潔白絲帶般的長瀑高懸在崖上,隨清風飄忽而降,恰無聲響,在水流落地前早已化作白霧不復瀑布的模樣了。我們來回奔跑著,想選一個好位置,能完整地欣賞到這條瀑布的全貌,結果都被樹林的枝葉阻斷了視線,真是急煞人也!如此有價值的景觀竟沒有提供一個合適的觀景位置,這是規劃人員所犯的一個大而低級的錯誤!帶著遺憾繼續前行,想去光相寺游覽,迎面碰到的兩位游客說那里正在維修,路斷了無法通行。我回頭又沿著象爾崖下一條寬而淺的河流走向森林深處,在小河的引導下穿越了幾處不高的丘地。一路上除了潺潺的水聲和自己的腳步聲、偶有一兩只受驚的小鳥從林中掠過外,聽不到其它聲息。走了半小時,沒遇到一位游客。越走林越深,寂靜得令人生畏。此時路旁出現了一塊醒目的“保護野生動物”的警示牌讓我心里一驚!是什么野生動物?保護它我沒問題,但它能保護我嗎?我趕快調頭原路返回了。 號稱地球第一長瀑—蘭溪瀑布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早上乘同一輛觀光車來的幾位客人游了不到兩小時就下山了。服務員們一直在一間房內打牌。山上只有我們兩人轉悠著。屋里太黑太冷,外面可游的地方也就那么幾處,我們來來回回的走了好幾遍了,我初來時的興奮早已化作掃興和無聊了。想給親友打電話聊天,無奈山莊不通電話;用手機發個短信吧,可尋找中國移動的信號也要上上下下地跑一陣子。直到下午6點才上來了一對六十歲左右夫婦。他們原想住在后邊的別墅里,但見荒野里的幾幢房屋空無一人,嚇得又換到木樓中來了,做了我們的鄰居。偌大的瓦屋山上只有四位游客,真是難得清靜!傍晚,坐在崖邊的石凳上眺望:山下遠處的水電站工地上燈火通明,景區的山上卻這般黯淡、寂靜,只有林中傳出的啄木鳥啄擊樹干的嗒嗒聲,說明這里的蟲害已相當嚴重了。山下轟轟烈烈的施工工地與山上日趨衰敗的冷杉老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心緒黯然!難道這就是時代的必然嗎?據說這個景區和這個水電站工程都由瓦山集團承包了。 這一夜睡得很辛苦。山頂氣候濕冷,屋內四壁透風,唯一的取暖設備是電熱縟。我們在十床被子中選了兩床臟得稍好點的,又在其上再壓兩床,這才解決了保暖問題。旱廁在樓外較遠的地方,上廁所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窗戶稍稍泛白我們就起床了,穿上所有衣物到崖邊觀日出,還不到五分鐘就得的瑟瑟發抖;趕緊又罩上雨衣戴上雨帽渾身上下裹得緊緊的才擋住了逼人的寒氣。剛看見紅日從遠山后冉冉升起,一下子又被涌過來的云層遮蓋了。但此時的天空依舊誘人:霞光從云縫里鉆出來輻射出扇形的金色光束,倏然躍起數千尺,把白云、藍天染成了紫紅色,給山林披上了金色外衣,遠處水面泛著銀光。居高臨下,四野無涯,那幅由云天、霞光和山水構成的宏大而絢麗的畫面,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瓦山晨曦1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瓦山晨曦2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次游瓦屋山雖然有點失望、也感到諸多缺憾,但我們仍然認為她的自然景色是壯美的、神奇的。她有過輝煌的過去,也該有美好的未來。現在,最讓我擔心的是瓦屋山頂植物景觀的前景。森林植被是山的衣著和飾物,名山的森林景觀與人文歷史共生共榮,缺一不可。瓦屋山頂的植被是以蘚類、杜鵑和冷杉為主體構成的獨特群落,曾伴隨著這座山走過了數千年,但它今天的穩定性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注意到那些冷杉林已是瀕臨死亡的過熟林,更可怕的是老樹下沒有冷杉幼樹接替。這預示著一、二十年之后山頂的森林構成將發生本質的逆轉,過熟的冷杉林可能會消失而被杜鵑和其它樹種所取代。缺少了常青松柏的瓦屋山頂,她的仙氣、靈氣會受到重創,她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景觀環境的和諧與統一也會遭到極大的破壞!那時的瓦屋山將不再是昔日的瓦屋山了,這是多么可怕的未來!唯愿我這烏鴉嘴的預言永遠不會變成現實! 愿瓦山美景常存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佛教圣地 峨眉山 最大的 朝圣者 背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