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磯隨感(下)
燕子磯隨感(下)來家不面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孤淚,滴滴沉江底。一首《燕子磯口占》,至今讀來仍然是蒼涼而悲愴。在磯頭峰右下方的一塊巨石上,現建有三角石亭一座,中間置放一塊紀念碑,碑刻遇難同胞紀念碑七個大字,這是為紀念南京大屠殺中被日寇殺戮于燕子磯江邊的五萬同胞而建。磯頭紅石如血,秦淮傷心千古。?在御碑亭與酒樽石之間的懸崖峭壁處,豎立著一塊長方形石碑,那是勸誡碑。在民國年間,燕子磯曾被稱為舍身巖,一些對生活失望、失戀者,經常選此峭壁懸崖了卻性命,從磯頭上投江自盡。在曉莊師范學校任教的陶行知先生深感惋惜,特意在磯頭立下了警告牌:“請想一想,人生為一大事來,應當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強,有國當救,有民當愛,豈可輕生!”原先的木牌早已不復存在了,新立的石碑上寫著六個字:想一想,死不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面對的是同樣滾滾流去的江水,聆聽的是同樣激越無比的江濤,但不同心境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實在是很難想象當年李白登燕子磯時的心境,當然也無法想象那些投江者的苦悶心情了。從磯頂西行,綠樹叢蔭,一片幽靜,似從浮華的塵間走進詩意的境界。過俯江亭,沿一條蜿蜒窄道順巖坡而下,越過一座石拱橋,便來到崖下的觀瀾亭,崖壁上有眾多的摩崖石刻,這也是欣賞長江的最佳處。一群白發老人正興致勃勃地觀賞江景,赤壁之上燕磯夕照四個大字,在斜陽中熠熠生輝。滾滾長江奔流而去,帶去了多少紅塵往事,逝去了多少坎坷歲月,留下的卻是我們太多的人生感慨。數百年的風煙散去,燕子磯依然在江畔展翅,磯頂的御碑亭旁,迎春花已吐出了金黃色。當年李白醉題吞江醉石處,奇石依舊枕寒流,確是把酒問江天。燕子磯已聽夠了前朝舊曲,卻仍未閱盡人間春色,江風中夾帶了濃濃春意,春風又在吹拂著燕子磯。走出公園時,縈繞在我心中的,是御碑亭上的那副楹聯:白云悠悠磯頭月涌千驄過,往事渺渺江上風清一燕來。同時縈繞在我心頭的,還有題壁中的那首詩詞:石勢渾如掠水飛,漁罷絕壁掛前暉。候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懸崖邊小道遇難同胞紀念碑陶知行的勸誡碑李白的酒樽石觀景最佳處眺望長江石壁上的詩文崖壁石刻古頭臺洞蛤蟆石觀音閣大殿
關鍵字: 三角石 燕子磯 紅石 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