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風雨——拜謁孫權之墓
鐘山風雨——拜謁孫權之墓 憑山之靈氣,依陵之雄勢,鐘山風景區早就蜚聲海內外,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三大經典之景每年吸引著500多萬的游客紛至沓來。 方圓31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山水相依,林陵輝映,外延蒼茫,內涵深邃,集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為一體,無愧為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向世人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明孝陵是以明太祖朱元璋和其夫人馬皇后合葬墓為核心的皇家陵寢,早以為人們所熟知,然而鐘山南麓,梅花山上,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孫權墓卻鮮為人知。 偏離主道,書有“孫權墓”碑座立在小石橋頭,寂靜的周圍一片綠色,已經過了梅花怒放的季節,無緣欣賞花開遍野,紅綠輝映,春意融融的美景,嗅聞不到暗香浮動、香飄十里精氣。 穿過小橋,吳國帝王——孫權迎面站立在一片綠意蔥蘢的梅林中,每一棵梅樹上都掛滿了青青、黃黃的果子,一片豐收在望的感覺。 寂寥的園子空無一人,一彎水泥建筑的長廊映入眼簾,金底黑字的碑文在長廊的前端,順著彎曲的長廊,一幅一幅地仔細端詳墻上的壁畫和文字,我從中采擷了部分,上傳到此,也可起窺一斑而見全豹,略顯英雄風采之意,遺留部分好讓朋友們有個念頭,抽空前往。 據說,當年修孝陵的時候,有人建議把梅花山鏟平,讓神道筆直進入主建筑,朱元璋說孫權也是個英雄,就留著他守墓,于是孝陵的神道就繞梅花山一個彎才到金水橋。 許是英雄惜英雄吧,無論怎樣,一代梟雄安眠在梅花山,六朝文化遺存于明孝陵,朱元璋之舉,使得“公元208年,赤壁大戰,諸葛亮,孫權,虎踞龍蟠......”觸手可及,清晰可見。聽說梅花山上有一株”蹩腳晚水“的古梅樹,花色紅中泛白,聽著名字甚是奇怪,還有名梅“半重瓣跳枝”,一朵花上竟然長有三、四十片花瓣,僅此獨有。 漫步在梅花山上,仔細尋找著,樹上是否掛著牌子?想一睹古樹名梅之芳容,卻在梅山的一隅,看到了這樣的場面:梅樹的枝椏上掛著一個個鳥籠,一群遛鳥的老人閑適地坐著、聊著,幸福地享受著時下的日子。 繼續前行,清秀的“第一梅山”和俊美的“博愛亭”就這樣永遠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登上梅花山,站在“博愛亭”,你就可以俯瞰鐘山景區山、水、城、林渾然一體的秀色,領略磅礴大氣之金陵。
關鍵字: 中山陵 景觀 靈谷寺 經典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