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主要景觀(3)
無錫主要景觀(3)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泰伯廟 無錫,是先吳文化的發源地。這個在三千多年前建立在長江下游的第一個文明古國--勾吳(即吳國),其都就在梅里(今無錫縣梅村鎮),史稱故吳墟,創建這個古國的是周太王長子泰伯,次子仲雍。至今有泰伯廟(又名泰伯祠,至德祠,也叫讓王廟),世祭祀商末吳國創始人泰伯的祠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泰伯,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里把他列為"世家"第一,他的事跡被歷代史學家載入史冊。泰伯生前居住的舊宅被列為祠廟,每年的正月初九為泰伯的誕辰,形成傳統廟會,至今不衰。 泰伯殿,連同玉皇殿、關帝殿是一組古典建筑群體。東院有三讓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吳社廟(讓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大樹堂、寶珠精舍、隔凡樓等建筑。 天下第二泉 惠山有九龍十三泉,聲名最大的是天下第二泉。二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泉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天下第二泉"是由我國古代杰出的品茶專家竟陵人陸羽(自鴻漸)評定的。唐詩人李紳是無錫人,他任尚書左仆射之前,在惠山讀書,后有《別泉石》之詩作。序云:惠山寺,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間靈液。清鑒肌骨,含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盡?芳味也。詩文: 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 微動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清明。 桂凝秋霜添靈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后來宋徽宗干脆將二泉列入汞品,月進百壇。詩人梅堯臣、王禹、蔡襄、黃庭堅、蘇東坡、秦觀、楊萬里、等都有佳句稱頌。尤其是蘇東坡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贊譽備至,廣為流傳。清康熙、乾隆品泉后也都有題詩。近代民間音樂家無錫瞎子阿炳,曾在惠山一帶顛沛流離,譜下了"二泉映月"樂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為國內外所稱賞。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天下第二泉位于錫惠公園內。錫惠公園包括錫、惠兩山,映山湖將兩山相聯結,這里惠山逶迤、錫山明媚、樹木茂密、風景幽美。園林中還有惠山寺、春申洞、龍光塔、云起樓、愚公谷以及新近開放的杜鵑園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與古典園林藝術為一體,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之稱。 黿頭渚 距無錫市區18公里,經梁溪大橋、蠡園、過寶界橋而至太湖邊充山.山有巨石,伸入湖中,沖波兀立,形如大黿,翹首望湖,因而得名。它有"太湖第一勝景"的美稱。 黿頭渚,早在明代以前,已為人們所向往.時有人乘舟到此,但見茂林修竹,懸崖峭壁,同太湖水輝映成趣,被認為是無錫境內的"桃花源"。現在山坡上留有明代摩崖石刻:"劈下泰華"、"天開峭壁",文徽明、祝枝山吟游佳句。東林黨人高攀 龍留下他的"濯足處".晚清無錫知縣寥綸在石壁上達書"橫云"和"包孕吳越"六個大字。 黿頭渚始建園林,是在1918年,那時楊翰西購下山地,營建"橫云山莊",以后又有王心如(王昆侖之父)、何輯五、蔡緘三、鄭明山、陳仲言等建成太湖別墅、退廬、鄭園、陳家花園等風景園林建筑,并建有佛宇廣福寺和小南海,形成黿頭渚風景區的雛形.八十年代又大規模擴建,游覽面積達130公頃. 現有太湖仙島、具區勝景、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等景區。黿頭渚的特點是以太湖風景為主,人工修飾為輔,依山傍湖,別具情趣,是觀賞太湖的理想所在。
關鍵字: 創始人 發源地 無錫 景觀 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