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北固山之游
從金山到北固山,并沒有很遠的路途,十來分種就到了。門票32元,似乎并不便宜的,但是既然來了,畢竟還要進去逛逛的。 北固山北臨長江,風景秀麗,陡壁如削,形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有“京口第一山”之稱譽。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們的行程就是從門口木刻的這首辛棄疾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開始了。 進了大門,就是傳說中劉備與孫權的試劍石。兩塊高約一米,似刀砍劍劈的巨石位于鳳凰池內。千古江山,往事悠悠,這石頭仍在敘說著古老的故事。 山腳下,走到了太史慈墓。墓非常簡陋,就是一個普通的墳包,要不是看到墳前墓碑上刻著“東吳太史慈之墓”,可能我們都會錯過。嗚呼,歷史上有勇有略,對母親孝順,對朋友重義氣的大將太史慈就安息在這不起眼的山腳下。所幸,不遠處還有“吳橫江將軍魯肅之墓”,英雄們在九泉之下還是有伴的。 沿著傳說中周瑜布兵準備擒拿劉備的長廊拾級而上,邁進劉備招親的甘露寺。甘露寺規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其原因自然與傳說中的吳國太相婿有關,三國演義中“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使甘露寺名播華夏。歷史上劉備招親實有其事,但是喬國老說媒、吳國太相婿則完全是后世文人藝術加工的結果。實際上甘露寺始建于南朝肖梁時代,那時山上還很荒涼,沒有房屋、寺廟,更無甘露寺。劉備到京口招親時,吳國太已逝世七年,喬國老已死去了二十六年,骸骨早已腐朽,她怎能到甘露寺相親呢?是后世文人把甘露寺和劉備聯系在了一起。 走出甘露寺,就是“天下第一江山”的壁刻。梁武帝游北固山時,看到江山景色非常壯觀,興致勃勃地揮毫寫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當然,現在的石刻已不是梁武帝的筆墨了,是康熙年代重新制作的了。 甘露寺的背后,就是滿眼風光的北固樓。北固樓又稱多景樓,因米芾題書“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而聞名。登上多景樓,極目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頗有凌空飛翔之感。歷代文人雅士歐陽修、蘇東坡、沈括、米芾、辛棄疾、陳亮、陸游、劉過等,都曾到這里聚會過,賦詩過。 多景樓東面,有一座石柱方亭,便是北固亭。當年傳說孫夫人隨劉備去荊州后,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彝陵大戰,劉備兵敗病死白帝城,孫夫人悲痛萬分,便登亭設奠遙祭,然后投江自盡,故人們亦稱此亭為“祭江亭”。 憑欄遠眺,看著萬里長江滾滾東去,滿眼的美景,開始理解辛稼軒有感而發而寫下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光輝詞句了。 順著東吳古道下山,再回到鳳凰池,這里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文天祥鎮江脫險渡口遺址”,看來這北固山也是福地了。別看這不大的鳳凰池,相傳皇帝朱元璋也曾到過鳳凰池,并在此議論政事。呵呵,不要再聽傳說了,還是到金陵尋訪朱元璋的明孝陵吧。
關鍵字: 便宜 北固山 江山 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