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善卷洞的感受
五一游完無錫,順路驅車來到宜昌西南25公里的善卷洞。 靡靡春雨后太陽暖暖的,經歷了長途跋涉的我們感到有些氣悶,但一走到洞口,迎面撲來的清涼讓我們頓時清醒了,也頓時有了精神。抬頭遠看杜鵑把滿山燒得通紅,近瞧兩邊竹林綠蔭蔭,這時已能聽到洞內傳來隱隱約約的嘩嘩流水聲。善卷洞分為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共四層,層層相連,洞內多有鐘乳石和石筍。上洞宛若螺殼,終年氣溫23°c,步入其中就像進入了奇妙的石頭動物世界:石獅,石象,老鷹戲熊,臥鼠……中洞原有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十仙”游洞留題以及梁代著名書法家陶宏景題刻,此間的鐘乳石也是千奇百怪,頗似石頭植物世界:石香蕉,石蓮藕,石珊瑚,石蘑菇……下洞狹長,飛瀑流水直泄懸崖,奔放澎湃,因之又被稱作瀑布洞。最讓人稱絕的也許是最下層的水洞,它本是條地下河,長120米,曲折幽奇。游人可以輕舟一葉,蕩漾其間,船夫兼作講解員介紹說:洞中有水是一絕,水中劃船此為二絕。我接著補充道:劃船不用槳,推動靠手掌,此為三絕。說笑聲中我們的船行結束了,在船夫的保護下,我們跳上岸,待我最后一個離開船時,船夫幽默地唱了起來: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送給了游人一路歡笑,帶著意尤未盡地感覺,我們走出了洞口,也結束了此次旅行。 回來地路上我又憶起了善卷洞的傳說。莊子讓王曰: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對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善卷洞成為其修身,憩息之地。對于我這樣的有些厭倦都市生活喧囂的人,真的感動于古人的這份瀟灑與執著,也感覺到寧靜的山洞比熱鬧的無錫城更加吸引我。實際上人類生活不就像天文學家所說:茫茫宇宙間,有一條深不可測的黑洞,神奇地吸納著萬物。
關鍵字: 善卷洞 宜昌 杜鵑 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