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寒山寺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這就是以quot;夜半鐘聲quot;名聞退還的鐘樓。關于quot;夜半鐘quot;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鐘的時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quot;定夜鐘quot;。如白居易詩:quot;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quot;于鵠詩:quot;定知別后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鐘。quot;溫庭筠詩:quot;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quot;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鐘聲。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現今寒山寺里的古鐘已非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鐘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鐘也已不知下落。一說當時quot;遇倭變quot;,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人日本,如康有為詩云:quot;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楓。quot;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如今的大鐘為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江蘇巡撫陳葵龍督造。巨鐘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兩噸。鐘聲宏亮悠揚,余音轟條。
僧人撞鐘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鐘l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聽鐘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關鍵字: 寒山寺 楓江第一樓 浙江天臺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