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景區
夫子廟秦淮河風景區地處南京城南,秦淮河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直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
一千八百年以來,這里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quot;十里珠簾quot;。風景區以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是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業、服務等多功旅游勝地。
秦淮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10公里,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垅為瀆,入于江,后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后,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蘇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千百年來,秦淮河哺育著古城南京,“錦銹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里珠簾,燈船之盛,甲于天下。
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子廟地區有七家點心廟制作的,因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經專家鑒定南京秦淮區風味小吃研究會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這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
“一絕為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雨花茶;
“二絕為永和園的開洋干絲、蟹殼黃燒餅;
“三絕為奇芳閣的麻油干絲、鴨油酥燒餅 ;
“四絕為六鳳居的豆腐澇、蔥油餅;
“五絕為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面;
“六絕為蔣有記的牛肉湯、牛肉鍋貼;
“七絕為瞻園面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八絕為蓮湖甜食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五色糕團。
秦淮風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此就有很好的敘述。
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筑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于一體的旅游線,極富情趣和魅力:
夫子廟 是孔廟的俗稱,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1034年,位于秦淮河北岸貢院街。它利用秦淮河作它的泮池,南岸有照壁,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由于時代要求,孔廟現已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985年修復夫子廟古建筑群,周圍茶肆、酒樓、店鋪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風格,這里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業街。同時按歷史上形成的廟市會的格局,復建了東市場、西市場。
明遠樓 高三層,為四方形,飛檐出甍,四面皆窗,是用以監視應試士子入貢院考試情況的棟宇。
烏衣巷 在夫子廟文德橋南,三國時孫吳的衛戍部隊駐此,因官兵皆身穿黑色軍服,所以其駐地被稱為烏衣巷。烏衣巷地處秦淮河畔,是六朝有名的商業區和王公貴族的住宅區。
媚香樓 是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是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傳說實有其人。
瞻園 曾為明功臣中山王徐達之府邸花園,太平天國時為東王楊秀清王府。瞻園是江南名園,布局典雅精致,小巧玲瓏,曲折幽深。園中有三座各具風姿的假山,為明代遺物。
白鷺洲公園 相傳為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園中有藕香居、煙雨軒、水榭、假山等景色,其中尤以橋為特色,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
中華門 為明都城南門,明清兩代叫聚寶門,是南京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也是我國現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堡壘甕城。城門規模宏大,設計巧妙,結構復雜,共有四道券門,三道甕城,另外還有27個藏兵洞,并有馬道可騎馬登城,在我國城門建筑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游覽夫子廟秦淮風光的中心地帶,可先乘車至明遠樓,然后步行至貢院西街,入孔廟大成殿參觀,大成殿現辟為南京鄉土文化博覽館。參觀后,可去附近的東市及西市選購一些旅游紀念品,并在貢院西街一帶品嘗一下各種小吃。然后到魁星閣下的碼頭,乘仿古畫舫游覽秦淮河,船上有導游向游客介紹十里秦淮的兩岸風光及歷史故事。全程約45分鐘。下船后,可再到李香君故居和烏衣巷等地參觀。
關鍵字: 中華門 古建筑 夫子廟 秦淮河 風味小吃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