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楓橋風景區一
到蘇州,如不到寒山寺,則不算蘇州客。因為,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姑蘇的象征,蘇州人的驕傲。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十里的楓橋鎮,創建于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傳唐貞觀年間寒山子曾在此當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詩人張繼當年途徑寒山寺,滿懷旅愁觸景生情的寫了下《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詩韻鐘聲,膾炙人口;寺以詩名,傳播中外。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廟,歷經數代,屢建屢毀于火,現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后,該寺便聞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還有懸掛于兩側的十六羅漢像。殿內的兩個石刻和尚就是寒山與拾得。
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貞觀年間,原居住于始豐縣(今浙江天臺)寒巖,擅長詩詞文章,寫有詩300余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拾得,本是孤兒,由封干攜入天臺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與寒山是好友。后人輯其詩附于《寒山子詩集》中。這幅石刻畫是一種意筆畫,寥寥幾筆便刻畫出他們兩人春風滿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大殿前院兩側,有6棵五針松,就是日本愛媛縣各界友好訪華團(一行26人,團長為愛媛縣知事白石春樹)的朋友們于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種在該寺的,這樹是在日本愛媛縣生長的,日本叫:rsquo;五葉松quot;,當時已生長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側懸掛著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來的支那銅鐘。鐘面上鐫有記述鑄鐘緣由的銘文。此鐘一式共兩口,一口懸在日本館山寺,一口送來寒山寺。
藏經樓系原來收藏陳放經書處,樓屋頂有《西游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悟凈的雕塑像。一樓內墻壁上嵌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文(系禪宗)。還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書畫家)等人的書法碑刻。
鐘樓為二層,八角。樓下石碑為重修寒山寺時所立,正面碑文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時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錢額。傳說張繼詩中的鐘就是懸于原來這里的鐘樓樓上。但現在的鐘樓建筑和這里的鐘都不是唐代的了,現在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距今有9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鐘樓是解放后按原樣修復的。
《楓橋夜泊》詩石刻碑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傳說詩人張繼去唐時首都長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時,途經寒山寺,夜泊于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有感而作。 《楓橋夜泊》詩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日本的小學生把這首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今天,日本人到蘇州旅游,也無不以一睹張詩碑刻為快。
寒山寺的碑廊里嵌立著宋明以來歷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為、羅聘等的詩詞碑刻多塊,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碑。張繼詩石刻始刻于宋朝宰相王
關鍵字: 書畫家 縣知事 大雄寶殿 寒山子 寒山寺 愛媛縣